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34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一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2.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social movement co-governance of public education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neoliberal educational models. The Brazilian Landless Workers Movement (MST) is one of the largest social movements in Latin America. We describe one of the many schools that the MST co-governs, the Itinerant School Paths of Knowledge (Caminhos do Saber), located in an occupied encampment in the state of Paraná. We analyze three of the most unique pedagogical innovations in the school: the teacher’s incorporation of ‘portions of reality’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student work collectives, and the participatory student evaluation process. Although these pedagogies are seemingly mundane changes to everyday school practice, we argue that they represent a challenge to the neoliberal educational model being implemented globally. These movement pedagogies are likely to continue, despite recent conservative attacks, and they offer several concrete lessons for how to effectively contest neoliberal educational practices in other global contexts.  相似文献   
353.
本文是就进城农民对“农民市民化”的意愿进行的一个实证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一个户籍或身份变化的问题,相对于户籍和社会保障而言,进城农民更关注的是到城市是否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和较合理的收入水平。同时,调查发现年纪较轻的进城农民及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都较高者在城市就业及生活非常自信,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目前的身份,但认为应该获得市民权,且更愿意在城市定居。论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4.
农民职继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农民群众享有职继教育权利的愿望以及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寻找一条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效的农民职继教育办学之路,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5.
走马楼吴简中的"复民"并不是某些学者所说的复客赐客制中的"复人",而是简牍中所说的"尪羸老顿贫穷女户"和"老顿穷独女户"。他们的身份是平民,不是依附民。  相似文献   
356.
本文通过对鲁迅、赵树理、高晓声笔下农民形象的分析,探寻了中国农民命运的变迁和灵魂的演进历史,指出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了几千年的农民要真正翻身作主,除了在物质上经济上富裕起来,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觉悟,彻底扫荡封建思想。告别传统意识,只有这样,农民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357.
乡间集市是适应传统农民自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基层市场,对传统农民的自足性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促成了传统农民社会行动的一体化,是乡村文化的主要活动场所和承载者.在以传统生产方式占主要地位的农村社会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农村社会转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使农民生产扩大、面向市场寻求经济利益或使家庭农业向产业化发展.以及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型农民的转变.乡间集市难以和新的生产组合方式相适应,因此需要乡间集市功能的转型。在农民生产能力和乡间市场能力共同扩大的过程中,最终促成了农民的终结。  相似文献   
358.
孙中山在晚年对拯救中国和改造中国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其中强调推行社会改革必须关注民生并有赖于发动民众的力量。  相似文献   
359.
农村金融救济是20世纪30年代救济农村的重要措施之一,到抗战爆发时,农贷累计达到了2.4亿余元;放款范围遍及关内20个省市的800余县;接受新式金融机关救济的人数到1936年约占总借债户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360.
农民素质的提高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推进“三农”问题解决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都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去支撑。我国农民素质较低,提高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基础教育、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