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1174篇
科学研究   15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82篇
综合类   53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94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In 1866, military drill and instruction became part of the curriculum of Maryland Agricultural College as a result of the passage of the Morrill Act of 1862, a law setting the term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cross the USA. The introduction of military instruction meant a direct inclusion of physically active coursework that preceded the widespread emergence of organiz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America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However, this was not the first time physical activity was used and discussed at the college: previously, the uses of physical activity at the college wholly entailed outdoor agricultural practice in which students applied pedagogical training about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n the field.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early Maryland Agricultural College printed discourse from 1859 to 1886, studying how the college shifted focus from idealizing the Republican male citizen as a physically active farmer or ‘cultivator of the soil’ in the years preced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to a physically active ‘citizen-soldier’ in response to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effects of the conflict. Our analysis sheds light on the historical place of such physical activity coursework within the larger historical narrative of American physical education's emergence, and also provides useful historical context for critically viewing linkages between physical culture, nationalism,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the military in contemporary physical education.  相似文献   
942.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岳飞用兵谋略的真实写照。他一生指挥的著名战役就有几十次。他的用兵谋略至少体现在七大方面,对他的用兵谋略加以概括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了解岳飞,了解那个特殊的时代,也有助于我们汲取其智慧的精华。  相似文献   
943.
本文在阐述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如何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944.
中国武术是一个动态演化的概念,在古代中国其基本意蕴是军事冷兵器技术。宋代以后,随着火器逐渐配备部队,"武术"开始大面积地向民间转移。这种转移与武举制实施的共同作用,促使了民间习武热情的高涨。义和团运动爆发、武举制废除以及体育救国思潮兴起后,下移民间的军事冷兵器技术,即武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而随着武术运动、竞技武术等"新编武术"的出现以及对民间武术的强力挤压,武术界对"新编武术"的批判声音日趋强烈。在这一过程中,又出现了"传统武术"这一词汇。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通过对武术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还意外发现了中国武术发展的"二元互补结构"。  相似文献   
945.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本文对某大学新生的体质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身高、体重、台阶试验、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和仰卧起坐等数据,从而发现了大学生体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据此提出了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94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2005年学生体质与健康报告中19-22岁学生的体质调研结果以及一些院校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结果中不及格率进行分析,同时,又查阅了政府在大学招生方面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发现在大学生中体质弱势学生数量之大,且增长速度之快这一现象令人担忧。通过分析,以期相关部门能对这一现象给予重视,同时,也为体质弱势学生在增强体质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47.
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国防科技工业的"三化"融合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述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首先,在对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关系深刻理解基础上,给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三化"融合的内涵和特征;然后,分析论证了"三化"融合是国防科技工业开放式系统互联和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必然结果,并阐述了"三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和过程;最后,就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每两化之间的辨证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48.
浙江省大学生体质下降归因与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汉义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1):54-57,73
通过比较1995、2005年浙江省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对10年间浙江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以及身体形态衍生指标进行了比较,发现浙江省大学生体质总体上明显下降,特别是耐力素质,力量与心肺机能的下降。同时,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的科研方法,对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干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4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强度功能性训练的科学背景、概念认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异同,以及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高强度功能性训练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等训练理念为基础,结合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训练思想,形成的以动作模式为逻辑起点,以高强度为基本原则,以间歇时间为调整手段,以提高参与者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为目标的训练方法;动作模式与间歇时间不同是高强度功能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差异性所在;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中能够有效强化新手锻炼者和部分女性参与者的训练动机,进而对优化运动表现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950.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women pilots of the Air Transport Auxiliar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It argues that the same cultural factors that successfully won these women equal pay during the war also undercut their ability to have a long-term impact. The article encompasses prewar flying communities as well as efforts after the war to create a permanent reserve of women pilots for the RA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