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教育   7465篇
科学研究   426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512篇
综合类   60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435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625篇
  2011年   72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745篇
  2006年   752篇
  2005年   706篇
  2004年   691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60篇
  2001年   432篇
  2000年   23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宗法制度文化是西周至明清形成的确立政治体系、分配权利义务、处理人际关系等规则和人们对宗法制度价值的认同、对宗法制度规则的遵从态度和习惯;制度变迁后,宗法制度文化以观念和习惯的形式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应正视并积极引导其实现正向度转化,发掘其现代价值并进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2.
从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设想:实行管办分离、开放市场的社会化改革;加强专业性的主体培育,组建具有区位、地域特色集约化经营的后勤服务企业;提高后勤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建设现代化后勤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3.
通过对狭义朱子学与阳明学的发生、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的阐释,揭示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现代意义。朱子学说最重要的部分是“格物致知”的理论,其明显的特色是极力为人求取事物的知识的活动确立一个地位。“心即理”、“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主要哲学命题,“知行合一”则是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朱子学强调读书学习的性格,为现代“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对于大学的“通识教育”,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朱子学提倡“主敬”所代表的自我约束、严肃认真、勤勉专一的工作态度,对于保持东亚社会积极的工作伦理,仍能提供重要的资源。阳明学强调实践,体现于王阳明一贯提倡的“知行合一”,“住事上磨练”,这样的哲学精神合于19世纪以来实践哲学的发展,与近代哲学是相通的;王阳明关于“万物一体”的观念,对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以及生态和环保也可提供一种伦理的支持,具有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4.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许多思想精髓,闪烁着文化光彩。其中治国安邦、治学从商、修身齐家、立命处世等方面的思想智慧,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值得我们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5.
本文在厘清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思潮的历史演进的基础上,归纳女性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和女性主义方法论,进而深入到现代西方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并描绘出女性主义运动、女性主义认识论、方法论以及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中的女性主义研究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46.
介绍了中华传统桃文化及其发展,阐述了桃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的联系和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指出了当前观赏桃花产业急待解决的问题,从低需冷量、晚花品种、反季节栽培、增加花色品种入手,丰富观赏内容,延长观赏期,进而大力发展都市近郊农业,宏扬中华桃文化。  相似文献   
147.
梅贻琦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在长期教育实践基础上,经过深入思考,提出关于培养适合国情的高等工学类人才的观点,力主以“通才教育”理论改革工程学科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他的教育主张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8.
以制订和实施教育发展战略为核心的"教育战略热"已经席卷全球。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战略的地位认同方面,自觉将教育发展战略确定为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基础;在目标定位方面,重点突出教育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在战略抉择方面,日益注重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在内容选择方面,高度关注优化运行机制、扩大教育机会、丰富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目标、强化质量评价机制;在战略实施方面,日益重视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9.
论中国大学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庞大和积极参与社会意识是现代大学较为突出的两大特点,由此带来大学内部和外部权力之间的相互交织和渗透,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权力矩阵。在这一权力网络中,大学学术和行政等诸种权力的相互制衡,是现代大学制度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征。学术与行政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使得"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等成了当代中国大学标志性话语。这些语汇只不过是中国大学对大学官僚化不满的一种学术诉求,是对大学学术资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以保持大学持久生命力从而还原大学本真的一种希望表达。建立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厘清大学相对于国家、社会和市场的独立自主地位,依法划分大学党委、行政、教授、工会和学生等五大主体的权力边界,实行法人治理,是中国大学走出权力之争永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0.
考察林译小说研究状况,可以发现一个其他课题很少见到的现象:由于研究者学科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形成两种不同的学术取向和价值判断,呈现一道特异的"双向景观"。这种"双向景观",一方面形成一种学术互补,而从另一角度看,却又各自存在误区,而且在两个向度之间留下了不小的空白。其实,"双向景观"的两维,可能都对一个问题未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就是林译小说的特殊文化生态: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互动"与"渗透"。通过对林译小说的考察,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小说翻译最初以思想启蒙为动力,同时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制约,为迎合当时接受者的阅读习惯和情趣,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改制创作成分。不过,国人在翻译外国小说的同时,对西方文学从隔膜走向了解,逐渐通过选择、引进、吸纳,革新了中国小说,进而萌育了现代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