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2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贾平凹中后期的长篇小说,采用一种贴近日常生活的写实主义对中国当代社会现实进行细致琐屑的描绘和呈现,在情节模式的建构上放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突出情节、营造戏剧性高潮的方法,而采用一种贴近现实生活日常情态的零散化、无聚焦的自然衍生的水平模式,我称之为自然化生。这种情节模式尽量弱化小说的戏剧性,使小说失去了跌宕起伏的艺术效果。在忠于现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今日中国小说尤其是乡土叙事的困境。  相似文献   
72.
随着学界对李劼人《大波》研究的深入,对《大波》与“历史小说”之间的关联出现了质疑之声,而与之相关的李劫人与左拉的关系,李劫人是自然主义作家还是现实主义作家,其《大波》是自然主义的还是现实主义的等等问题,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论文借用当年的重要评论者——郭沫若与曹聚仁——的言说进行分析,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认为新旧《大波》都是对辛亥历史的不同叙事。  相似文献   
73.
谢春丽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3):36-38,142
左拉作为自然主义写作的开创者,他在超越前人,力求在作品内容上更为客观地表现真实的现实与人生的同时,也是关注作品形式改革的,他将当时科学领域的新成果运用到了小说创作中,他的这一尝试为作品注入了鲜明的现代主义因素。通过对作品《娜娜》中现代主义因素的揭示,试图解读出这一因素的运用给作品带来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74.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自然主义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解构了传统科学哲学将科学知识视为真理、实在等哲学观念而独霸对知识解说权的地位,同时建构了一种能够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说明的恰当模式。与哲学家关注人们“应当”怎样进行科学研究不同,社会学家思考的是人们“实际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关注点的不同,致使科学知识社会学选择了自然主义作为其方法论的基础。自然主义诉求的实现需要借助具体方法的运用,体现在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对自然主义的诉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将经验主义方法、描述主义方法与之缠结在一起,共同寻求探索科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75.
自然主义在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命的法则》中表现得非常清晰的。自然主义是一种思想观点,认为人类从出生到死亡,在外部力量和内部遗传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完成种族传递的使命。人同自然及生存过程的一切不利因素作斗争,过着艰辛的生活,进行着徒劳的挣扎。但是在徒劳的挣扎、注定的死亡和无可奈何之中又倾注了些许生命的希冀。自然主义观念的形成,与作家苦难的生活经历、悲观失望的生活态度以及弥漫当时的社会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绘画大师,也是推进中国美术改革的先驱。笔者梳理了徐悲鸿对中国美术改革的基本主张,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7.
自然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强调联系生活常态,考察自然状态下的人的智力;科学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把人看作物理存在物,采用纯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认知智力;人文主义倾向的智力研究还原了人性的内涵,强调智力发展的社会文化因素和智力研究的自然情境性。  相似文献   
78.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秉承着近代科学理性精神的坚定信念,也同时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区,导致了文学创作中“形而上”的人的死亡,生理学、遗传学的人统治一切的非理性结局。然而在西方陷入精神文化危机的特定历史时期,他的理论对人们认识和把握现实都有积极的启示,因而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79.
法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自然主义和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新写实主义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本文试图从它们产生的背景原因、主题与题材选择、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重点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简略地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80.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通过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池大为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公开宣扬知识分子只有以功利作为人生的唯一原则,命运才会有所转变。小说不仅文不对题,且采用的还是19世纪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没有正确反映当前我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真实。一些评论家对这部小说的吹捧,暴露了当前评论界爱捧场、爱说好、绝不批评的通病。这些评论家的出发点违背了我党历来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上述现象呼唤作家应有一种神圣的理想与崇高感,努力构建催人进取的现代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