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49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66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龚鼎为保山名宦,其卒年却疑点甚多,现由赵藩的一首诗出发,结合相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对保山地方历史文献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2.
大学生生死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对生死教育还很陌生。从生死教育的提出与发展来看,生死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密切。大学生生死教育主要包括面对死亡、临终关怀与哀恸者抚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3.
森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十九世纪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女诗人,她的死亡主题的诗歌长期以来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也出现了从多个角度进行的评论和阐释,本文也拟对其死亡诗歌中独特的意象、诗歌中反映出的作者对待上帝的态度、以及作者对永生的认识等角度进行解读,以期对这位神秘的美国女诗人对待死亡的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宗教态度有个更为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4.
当儿童失踪达到法定期限被宣告死亡时,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对父母的再生育问题,立法机关应慎重考虑.被宣告死亡者的父母没有非法生育,并履行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后,可以再生育.  相似文献   
195.
对死亡观念的认识成为许多民族丧葬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本文试就白族支系怒江勒墨人丧葬习俗仪式及其中表现的死亡观作粗略探析,以求揭示勒墨人丧葬习俗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勒墨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变化及勒墨人先民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6.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相似文献   
197.
在小说《雨王汉德森》中,主人公汉德森生活在一个日趋杂乱世界里,死神时刻萦绕他左右,令他感到不安和焦虑。为了摆脱死亡的阴影,他开始远赴非洲自我追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重生。最终他认识到肉体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精神的逝去,个体的离开并不代表世界的毁灭。世间根本没有死亡,有的只是生命的延续。在与死亡对话中,汉德森的生活恢复了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8.
浅谈死刑复核程序的公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复核程序是把握犯罪人生命权的最后一道关口,因此意义重大。但我国现行的死刑复核程序弊端颇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道程序已经名存实亡。如何使它发挥应有的效力呢?本文仅从将死刑复核程序予以公开这个角度提出建议,力求以公开克服死刑复核程序的弊端。实现此程序的“公正”与“效率”价值。当然,这也要以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法院统一行使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9.
《恋爱中的女人》是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抨击达到了极至。他认为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人类本身,使得人类世界蒙上了死亡的阴影;劳伦斯在小说中主张以死亡消除死亡;但是小说的这个主题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0.
《呼啸山庄》中的希斯克里夫在对爱情资源的争夺战中一败涂地,落败后的他怀着一生的仇恨,东山再起,重返呼啸山庄,展开了对其仇恨对象极度的精神摧残,乃至肉体的消灭。他的复仇践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蔑视并跨越了法律的范度,把复仇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成就了他复仇的恶魔形象。然而复仇计划的完成带给他的只是无尽的孤独、空虚与痛苦。自私的意志操控着他那恶魔式的复仇,也使他在完成复仇计划后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