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46篇
科学研究   21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一种互惠交换的过程,通过社会交换理论对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赛事志愿者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理论中的价值命题和剥夺与满足命题来解读体育赛事志愿者与赛事组织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82.
摘要:国内体育赛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怎样使赛事志愿者常态化保持从事志愿工作的意愿,赋予志愿者在处理与赛事主办方关系问题上相应的权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在中国青年志愿者官网(http://www.zgzyz.org.cn/node_21742.htm)注册的515位从事过体育赛事服务志愿者的数据分别进行了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以及直接效应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赋予志愿者相应的权利在解决志愿者与赛事主办方的关系问题上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使志愿者继续从事志愿工作意愿的作用中效果显著(p<0.05)。认为:个人—任务搭配、个人—团体搭配以及集中管理型对志愿者被赋予的相应权利产生影响,同时对志愿者继续从事志愿工作意向产生积极影响。建议志愿者组织应该重点关注志愿者从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赋予志愿者相应权利的重要性。确立的体育赛事志愿者模型对于丰富与充实我国体育赛事中志愿者管理理论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83.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研究的理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体育志愿服务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的需求,导致体育志愿服务实践的不可持续性.采用中外文献资料查阅和体育公共服务理论分析的方法,以理性选择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治理理论为视角,对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进行多维度的解读.认为:体育志愿服务的持续性是以体育志愿者的理性选择为基础,社会资本发展则体育志愿服务发达,体育志愿服务必须以组织的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284.
大冬会志愿者服务行为的激励策略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柏连龙 《冰雪运动》2008,30(4):57-60
大冬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重视对志愿者服务行为的评价与相应激励策略的研究,对保证志愿者服务行为的质量,提高其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方法,认为大冬会志愿者服务行为具有自愿性、无酬劳性和双赢性的特征,参与大冬会志愿者服务会对提高大学生的交流能力、创新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其认识、了解世界形成全球化理念将起到积极影响作用;提出采取关怀、学习与培训、动机、宣传与沟通等策略满足志愿者服务行为背后的利益需求,体现哈尔滨大冬会的人文关怀,确保大冬会志愿者高效、热情和专注妯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285.
李建国 《体育科研》2009,30(5):41-44
日本的体育人力资源分3大类29种,在地区、学校、产业有明确的岗位,分工较为精细。日本的体育指导员培养、认定制度比较完善,社会体育指导运营模式比较合理、灵活,日本的体育志愿者比例较高,且培养效率较高。日本在体育人力资源分类、岗位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8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揭示了高校体育志愿组织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在高校建立分层管理机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同时还指出:高校志愿管理部门要采用多渠道的培训体系,建立和完善体育志愿制度化建设,更新激励机制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注重反馈机制运用,从而提高体育高校志愿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