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宫玉  程芸 《新闻世界》2012,(6):249-250
现代社会的传媒公共领域已由大众媒体扩展到了网络媒体,网络公共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2003年的一系列新媒体事件引出网络公共领域的内涵,继而探讨网络公共领域的种种弊端,并对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建构与完善网络公共领域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62.
孙燕 《青年记者》2012,(17):30-31
自2012年4月以来,关于中国渔民近海捕捞致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新闻报道集中涌人公众视野.4月3日外媒称帕劳警方打死一名中国渔民;4月5日新闻《韩国检方要求对刺死韩国海警的中国渔民判处死刑》;4月6日,中国货轮在伊朗海域遭遇海盗劫持,船上25名中国船员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5月的黄岩岛争端以及在中国领海作业的渔船遭朝方不明人员扣押……此类事件密集发生,媒体持续报道,舆论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3.
从教育哲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哈贝马斯著名的认知旨趣理论进行详细解读发现,作为理论,它关注教育中"人"的存在,并强调其存在的对话性与主体性;作为社会认识论,关注教育的社会性,注重教育在培养人的社会意识方面的作用。同时,哈贝马斯对"解放"旨趣的强调能给教育以关注自由维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64.
臧欣 《新闻世界》2013,(11):227-229
本文通过对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发展及构成要件的分析,来论述构建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优势所在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5.
王影  郭峥 《青年记者》2013,(2):66-67
微博和公共领域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①在媒介融合时代,微博打破了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大大增强了微博书写和传播的灵活性,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实现了4A,即"Anytime、Anybody、Anything、Anywhere"的功能。②此外,微博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身,因其关注、转发、评论等功能而具有强大的互动性和信息传播的达稳一即与领府提征报共要  相似文献   
66.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哈贝马欺折现代性理论-也可以说哈贝马斯的整个批判理论-的最大特征就是对不同学术传统和观战和沟通和综合。这种沟通和综合并不是把不同的东西简单地混合起来。通过对哈贝马斯现代性理论在方法论上的一些物征的分析,总结出他用来实现这种汉通和综合的三个角度: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互补,范畴的区分和中介的结合,理论兴趣与实践兴趣的统一。这不仅对于理解哈贝马斯的理论本身,而且对于一般意义的哲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67.
刘子潇 《传媒》2018,(2):94-96
微博"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构建了一个新的网络表达与交流的空间,为公共领域的构筑带来了活力.然而,微博在建构公共领域时表现出的"伪公共领域"现象为公共领域的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阐释,从公共领域建构所要求的"理性批判""公众参与""独立于权力之外""关注公共利益"出发,阐释微博视角下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68.
本文中的“影响力”是指在社会中,一个个体人或机构,在交往行动中通过信息(information)的告知(message)和理解(understanding),对他人行为和观念造成改观的能力。根据行为双方的身份和角色限定,这种能力可以被划分为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power)和非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non—power)。权力影响力的发生,必须以交互行为的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契约强制性的关系,如科层中的上下级、传统家族中的父子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69.
高如 《新闻爱好者》2008,(12):117-118
莱恩格尔德定义虚拟社区为“一群主要借着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与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本文所涉及的“虚拟社区”接近于莱恩格尔德的解释,即以现代信息网络科技为依托,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组成、在线聚合、通过精神交往形成的具有共同归属感的网络共同体,具体是指以BBS、新闻讨论组、部分相对固定的聊天室、社会化网络等为代表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情感、志趣等交流和互动的网络交往平台。  相似文献   
70.
我们知道哈贝马斯并不是有意建立一个新的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体系,他的目的也不是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对这门学科进行语境、情境、物境等方面的建构,但由于其出发点和理论目标上的宏伟视野,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文化人类学进行颇有见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