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8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哈贝马斯的认识论引入了兴趣的范畴,建构了围绕社会批判理论而展开的新的认识论,这一认识论的基本结构就是认识与兴趣的二元互动。他的认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重新审视理性,重视价值理性,二是对唯科学论进行批判,三是探求价值和理性的内在统一,四是建构实践和理论二者之间的交互关系。然而,就现今而言,哈贝马斯认识论的观点需要与马克思主义的观念进行比较评析,增加新的内容,进行新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的反思。  相似文献   
82.
论哈贝马斯认识兴趣范畴的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兴趣范畴是哈贝马斯重建认识论的基础性范畴,其实质是强调认识(理论)与兴趣(即生活世界的利益)之间的相互交织关系。认识兴趣包括"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三个层次,"解放的认识兴趣"是整个认识兴趣范畴的灵魂。只有正确把握认识兴趣范畴,才能真正理解认识的主体性、认识的意义、认识论与社会理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3.
丁岚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63-64,188
当前,国内关于素质教育的讨论虽然沸沸扬扬,但却缺乏统一的内涵界定.本文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指出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针对有效交往的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要求,素质教育应该以能力教育为基础,以道德教育为灵魂,以主体间性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4.
翟颖 《新闻世界》2010,(5):34-35
信息时代,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全世界"交往"的新媒介。本文将哈氏的"公共领域"和"交往"理论置于网络语境下,探讨信息时代"网络公共领域"与"交往"。  相似文献   
85.
拟态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艳 《青年记者》2010,(12):34-35
20世纪后期,德国学者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按哈贝马斯的话说,交往理性就是要让理性由“以主体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体间性为中心”,最终实现理性的交往化。其中,“主体间性”就是他扬弃了近代认识论的“主体一客体”认识图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主体一主体”认识图式,即主张所谓的。以主体间性为中心”。  相似文献   
86.
在对现代性进行检视、批判的各派哲学主张中,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独树一帜。他一方面捍卫现代性的理想,认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成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对现代性的困惑进行反思,寻求可能性出路。通过对现代性与主体性内在一致性的哲学分析,哈贝马斯认同黑格尔关于主体性是现代性主要原则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这种主体性从根本上属于以理性为主导的意识哲学。哈贝马斯主张,要重建理性,就必须真正跳出传统的意识哲学的窠臼,突破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从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下阐扬理性概念,用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来取代意识哲学。  相似文献   
8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全面阐释了哈贝马斯的理解观对翻译批评研究的建构意义:理解不只是对语句的句法-语义关系的理解,更是参与主体之间的默契与合作,是通过对言语行为有效性要求的理解达到对存在事物的共识。译者不仅要研究原作的语言结构和意向,更要理解原作提出的有效性要求,同时必须使译作满足可能理解的有效性要求。  相似文献   
88.
“大学理念”和“大学功能”这两个概念,出自德国哲学家尤根·哈贝马斯1986年在海德堡大学建校600周年时的演讲。前者被理解为存在于大学内部的、标示大学方向的那些“恒久不变”的价值观念;后者被理解为这样一些价值观念:它们的评判标准是大学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程度,多数情况下,社会需求体现为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目标。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上的许多观点,都可以用它们来概括其本质,  相似文献   
89.
李飞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113-116
社会学:批判的导论,[英]安东尼·吉登斯著,郭忠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吉登斯和哈贝马斯、布尔迪厄共同被誉为当代欧洲社会学界的三杰,但是和有着欧洲大陆哲学气质的哈贝马斯、布尔迪厄不同,吉登斯的著作深入浅出、毫不晦涩,注重传承、拓展和体系。在《社会学:批判的导论》这本薄薄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到吉登斯广博的知识积累、强大的体系建构能力和深刻的社会理解力。  相似文献   
90.
朱晨昭  谢小芳 《新闻界》2005,(5):136-137
新闻传播是大众传媒的首要职能,也是其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源泉.哈贝马斯说:“新闻媒介是社会之公器,是全体公民窥视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共同管道和从事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论坛,在现代国家的公共领域建设中具有头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