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3篇
  免费   5篇
教育   2767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117篇
体育   275篇
综合类   224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7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310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相似文献   
82.
在以往的研究中,"意境"仅仅是作为一个诗学概念或审美理想被人们广泛接受,但实际上它更多地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观的展现.唐人追求一种诗歌的"意境",实质上是在追求一种具有超越性的人生.这种对超越性人生的追求,尽管贯穿整个文化史,但无论是在此前还是之后,都未有在唐代时所展现的蔚然之势.同时它与在其他朝代所呈现出来的厌世性超脱也有着根本性区别.可以说,"意境"说的产生,正与唐代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中间位置相照应,是人生精神达到盛世状态在艺术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3.
隋唐五代时期,藩镇跋扈,民生凋敝,尤其中唐以后社会暗杀之风盛行,藩镇各霸一方,私蓄刺客以仇杀异己,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尚豪侠。反映在文学上,武侠小说盛行,其数量之多,品味之高,艺术之成熟,使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而到了宋代,武侠小说基本上沿袭了前代武侠小说的特点,总体来说成就不高。  相似文献   
84.
教材内容 选自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古诗词三首》。 教材分析 《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5.
孙俊强 《初中生》2011,(Z6):111
唐代的科举考试只考一首诗,名曰"试帖诗"。写试帖诗有许多清规戒律:每句必须5个字,全诗12句(有时要求16句),还要讲究平仄、对偶、押韵等等。有一年,诗人祖咏到长安应试,题目是《终南望余雪》。祖咏潜心构思后,写下了第一句"终南阴岭秀"。终南山位于长安城南,层峦叠翠,风景秀美。夏日林木葱郁,冬天白雪皑皑。从城里南眺,只能看到山的北坡,  相似文献   
86.
兔年说兔     
晓文 《初中生》2011,(6):54-55
送走虎年(the year of the tiger),喜迎兔年(the year of the hare)。兔子是汉文化中的十二生肖之一。"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二者组成生肖"卯兔"。汉语中兔子的语义多与神话  相似文献   
87.
《考试》2011,(Z4)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麻纸本,纵28.8厘米,横139.8厘米,无款印。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宰相韩滉。5头健硕的老黄牛,在他笔下被人格化了,传达出注重实际、任劳任  相似文献   
88.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对比烘托的手法、双起双收的结构。儒家视镜为正德修身的象征,道家视镜为"道"的体现者,道教更视镜为神异的宝器,镜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俗及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89.
唐代的诗歌,是一座姹紫嫣红都开遍的花园,而"边塞诗"就是其中风景独具的一枝。这一枝名花,在唐代尤其是国力鼎盛的盛唐红紫芳菲之后,无论宋元或明清,均无复唐时盛况了。唐代的许多诗人,并未亲历塞垣,但往往也要于边塞诗的天地去一试身手,如杜甫的《前出塞》与《后出塞》。甚至整天药罐子不离手的多病  相似文献   
90.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诗派纷呈,各炫异彩,盛唐奠定的边塞诗派即其中之一。边塞诗派的掌门人和主将,当然应推高适、岑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