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教育   3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6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李舜 《对外大传播》2006,(10):53-55
2003年10月至2005年7月举办的中法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是中法建交以来最大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大手笔。中国政府近年来与其他国家互办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年,有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中韩文化年。这些文化年的举办,有效地树立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国际上舆论弱势的状况。无疑,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既符合我国传播现状,又符合我国对外传播的基本政策,是一种符合新闻规律、适应国际惯例的对外传播方式,拓展并创新了对外传播的领域,增强了对外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2.
李栋臣 《语文知识》2005,(12):26-27
《河北日报》2002年8月2日《修理形象要治本》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难发现,美国政界已经意识到本国的国际形象不佳,于是采取措施以改善不良口碑。”这句话中的“口碑”一词用得不妥。 “口碑”是个明显具有褒义色彩的词。古时称颂功德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石碑上  相似文献   
73.
电视     
《中国新闻周刊》2003,(21):73-73
  相似文献   
74.
由四个部分,15篇文章组成的大型系列报道"韩国人眼里的中国——拨开迷雾看虚实"获得第2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二等奖。这可以说是《吉林朝鲜文报》在国际传播报道中进行的又一次成功探索。作品刊发正值中韩建交20周年,报道用数据和事实给部分韩国媒体对华不实之报道给予有力回击,报道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对消除中韩两国民间的心结,有效传达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国际形象,维护中国利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调解作用。一、选题对准国际敏感问题,不回避、不炒作,用客观事实还原不实、歪曲报道。报道国际敏感问题,媒体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75.
洪成文 《教育》2013,(14):43
公共外交是指在为增加国际理解、树立良好国际形象,提高本国国际地位的一切活动的总和。公共外交从来不只是外交官单方面的事儿,它与其他事业紧密相关。自从美国学者埃德蒙德1965年提出这个概念以来,半个世纪以来,公共外交范围逐渐拓展,在国家外交事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外交事业已经不再是官方单方面的职责,  相似文献   
76.
正城市国际形象属于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范畴,是国际人士对城市形象的认知,是国际媒体所呈现的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性要素,当前城市国际形象的建设与推介被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面对全媒传播、全球传播、全民传播的时代背景和媒介环境,如何突破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实现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创新,是当前应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一、城市国际形象传播的背景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77.
大众传播视野下军队国际形象建构,是指传播主体(我国政府、军队及相关单位和个人),运用大众传播系统,将我军精神理念、行动作为、现实优势和发展趋向,准确、有效地传播给国际公众,使其产生一致的良好评价和心理认同,确立人民军队鲜明的形象定位、丰富的形象内涵和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向心度,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78.
贾辉 《新闻传播》2009,(10):117-117
哈尔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圣火已渐行渐远,作为一次高水准的国际体育赛事,“大冬会”留下了太多可圈可点的记忆。而见证、记录和宣扬这些记忆的黑龙江日报以出色的表现向国人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据不完全统计,“大冬会”举办前后,黑龙江日报累计刊发整版新闻118个,稿件1730篇,文字量80多万字,图片620多张。报道赢得广泛好评,并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称黑龙江日报努力学习运用借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经验,全面报道“大冬会”的各项工作,报道有声势、有规模,效果好。为大冬会成功举办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对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9.
当今的国际新闻,有2/3的消息来源于只占世界总人口1/7的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着垄断地位。这些媒体对一个国家的报道和评论塑造了该国的国际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在全球全传播时代,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一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必不可少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80.
西方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成为世界新闻中心之一,近年来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中性的报道增加,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受众的需要.但是,他们都会在报道中体现本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对中国进行曲解和误解,不会放弃用信息入侵和文化暴力对中国加以遏制.只有中国增强传播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与西方媒体平等的地位时,才能以中国的逻辑框架有效传播中国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