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6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23701篇
科学研究   1206篇
各国文化   92篇
体育   368篇
综合类   906篇
文化理论   168篇
信息传播   2038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474篇
  2021年   798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90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834篇
  2013年   1401篇
  2012年   1797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711篇
  2008年   2167篇
  2007年   1864篇
  2006年   1566篇
  2005年   1272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1279篇
  2001年   861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01.
“以德治国”包含以下几个要点:执政应是以德治国的主体;“德”应是新道德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应是以德治国的方式和途径。以德治国应从主体着手,其任务是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加强执政自身道德建设,做好表率垂范作用。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102.
试论21世纪档案工作者的信息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道德从学习者与从业人员的角度对不同对象的信息素质作了区分,接着分析了档案工作者作为学习者与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不同的信息素质,最后从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与信息道德等方面探讨了新世纪档案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  相似文献   
103.
小议网络道德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超过了任何一项科技发明。因特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一、网上陷阱重重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有效调整和有关机关的有效监督,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信息、通讯和商机,网络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盗版、诽谤、色情、偷窃和欺骗。网上陷阱数不胜数、防不胜防。1、黄潮泛滥。这是指通过网络闲聊色情话题、交换裸体照片、剪贴黄色影片的镜头或免费个人主页等方式大肆传播黄色淫秽信息。2、网上诈骗。最近福建省三明市一网民拿着巨额的电话单,痛悔自己经不起诱…  相似文献   
104.
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媒体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目标读群、编辑方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发出不同的声音,本是正常之举,这恰恰反映了舆论的成熟,也使公众可以从多角度认识同一怪现象:媒体之间为了争夺广告客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对同一事件尤其是对特定广告客户相关的事件,拿到钱的就说好,没拿着钱的就曝光。在这里、媒体不再是理智、冷静、客观地发出声音,而是被“资本”的力量所左右甚至操纵。前不久,某市几家媒体对同一起事件的报道持截然不同的观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关注,也引发了笔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5.
“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是治理社会、安邦治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手段。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的力量,约束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是通过民众的廉耻心从而自觉约束自我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内在动力。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通过一整套执法机关来行使实现的,它是通过强制手段来约束民众的行为,惩治违法行为,属规范行为的外在动力。在中国漫  相似文献   
106.
文章在简单分析当今网络业高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在网络建设方面的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在发展网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本文对自然法的衰落与复兴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并粗略地概括了新自然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10.
仁学的本质论意义,体现了儒家美学的基本内涵,因为仁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所以这一世界才是美的世界,诗的世界,所以这一世界充满勃勃生机,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溢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一观点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以仁为人性的基石,为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立论的出发点,泛爱生生是儒家人性论的精神所在,既具有道德的内涵,也具有审美的内涵,它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并且深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