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1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23747篇
科学研究   1206篇
各国文化   92篇
体育   369篇
综合类   909篇
文化理论   168篇
信息传播   2038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618篇
  2022年   514篇
  2021年   804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904篇
  2018年   26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7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834篇
  2013年   1401篇
  2012年   1797篇
  2011年   1835篇
  2010年   1654篇
  2009年   1711篇
  2008年   2167篇
  2007年   1867篇
  2006年   1567篇
  2005年   1272篇
  2004年   1159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1279篇
  2001年   861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257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门"字来于水门(watergate),是个泊来词,源于重大的政治丑闻,"门"字是一个特殊词,在它的外延意义上专门指违背道德法律,引发重大后果的行为,词性上属贬义。近年来,"门"字在新闻媒体中被滥用。媒体到处安"门",不  相似文献   
122.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对某人某事发表批评和揭露性的意见,它包括工作监督、政策监督和道德监督。尽管目前的舆论监督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还是在一步一步向前进,笔者从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状况,从“一个依据、两个结合、三个行为主体”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以求寻找我国舆论监督的“柳暗花明”。  相似文献   
123.
谣言,是一种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它多是别有用心者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故意捏造出来蛊惑人心的假消息.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非道德畸形舆论,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灾难新闻报道的及时公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媒体不再受到任何约束,因为离开了必要的边界,报道可酿成“新闻酷刑”或“正义的恶”,甚至会惹出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25.
李萍 《新闻三昧》2008,(6):55-56
近年来,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纸质媒体,隐性采访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并开始有泛滥的倾向。但关于隐性采访,法律、道德伦理层面的争执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可循的情况下,媒体应该确立自己关于隐性采访的自律原则,在隐性采访中把握一定的“度”,避免陷入诉讼和受到道德、伦理的指责。  相似文献   
126.
信息污染是指媒介信息中混入了有害性、欺骗性、误导性信息元素,或者媒介信息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的信息元素超过传播标准或道德底线,对传播生态、信息资源以及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破坏、损害或其他不良影响。而网络信息污染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诞生便与之俱来,且日趋严峻。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超越了传统的媒介地理,也超越了人类的心理鸿沟。网络给人类的交流与通讯所带来的便捷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7.
道德是规范信息行为的重要手段。图书馆要通过道德教育、赏善罚恶、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等建立一个调控机制。同时,道德调控还要与法律、技术手段相结合。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28.
本书初版于1977年,行销美国社会30年而不衰,一路出到第9版。该书1985年传入我国,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伦理学理论与实践》。23年之后,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依据2007年第9版全译本重新出版,改名为《伦理学与生活》。本文选摘自该书的译者跋,标题为本刊所加。  相似文献   
129.
暗访带来的困惑 赵金:隐性采访,在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有人称之为"诱导式采访"、"隐身采访",有人也称之为"体验式采访"、"暗访".叫法和界定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认同这是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偷拍、偷录等记录方式,或者隐瞒记者身份来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新闻采制方式.  相似文献   
130.
刘牧 《军事记者》2008,(5):18-19
新闻伦理学,是指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原则解决新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道德关系、行为规范以及新闻媒介的社会道德功能的一门科学,是研究新闻从业人员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的一门学问。新闻伦理思想离不开对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品质修养的研究,而灾难性报道与道德关系、行为规范和新闻从业人员的品质修养有着特殊关系。因而,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中运用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