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1132篇
科学研究   8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6篇
综合类   8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7篇
  2021年   186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71.
作为后现代文学的风云人物,彼得·汉德克的创作历经了以早期"说话剧"的语言游戏来否定戏剧传统,到反传统叙事,再到寻求自我的"新主体性"文学。试以彼得·汉德克的三个创作时期为主线,结合其阶段性的代表作,廓清其文学创作的主要特点及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72.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反映并影响着大众的文化意识。模因论是与语言和语言学有关的一个重要课题,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为分析语言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模因论为理论依据,分别对"马伊琍体"的复制传播周期、复制传播类型、复制传播动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73.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方式重现了往日时光,但在回忆的形式上,作者由刻意的回忆过度到"无意识回忆",由此确认了"无意识回忆"是追回真实时光的唯一方法。这一确认的过程也是作者认识艺术真实的过程,"无意识回忆"正是以其突如其来的具体印象作为艺术真实性的保证。文章"无意识回忆"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延伸,最终得以在时间中升华为永恒的关系。  相似文献   
974.
体验诗人张九龄的情感世界和创作背景,建构其诗篇主题,可差异性地阐释“自君之出矣”及其英译,以期为唐诗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75.
英文公示语日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于提高全民英语的应用水平,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软环境,提高城市的国际形象,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学家,翻译学家等从不同的角度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旨在探讨“看易写”原则在汉英公示语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976.
高职“双证书”制度的设计、运行及实施中,政府应该通过增进相关部门协作、加强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证书互认机制等定好框架,完善保障;企业可以强化行业指导,保障标准统一,根据岗位需求,提出课改建议、构建专业组织,协调产教融合等依托行业,制定标准;学校则采用贴近行业,提高教学实践性,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开发职业课程包等举措重构课程,形成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的“三位一体”机制。  相似文献   
977.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四风”问题也在高校蔓延开来。高校“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产生更有复杂的根源。若要根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从建设学习型校园抓起,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和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及相关制度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风清气正的大学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978.
在全球趋于一体化的今天,学习、研究西方文学的精华———英语诗歌,已成为我们英美文学研究者的重要任务。以了解西方文化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入研究英语诗歌,在尽情享受、吸收西方文化及英语诗歌精华的同时,努力提升我们的中文诗歌品质与质量,最终使我们的诗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79.
从自我成长历程中领悟到钱耕森导师的理念形成于"和的哲学"的时期,"和生学"是"和的哲学"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斗争哲学",钱师的"大道和生学"自身经历了"和生学""大道和生学"和"大道和同学"三个发展阶段,不仅强调异的价值也强调同的价值,更具有辩证性,也具有全面性,不啻和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80.
美德山东建设,必须大力弘扬齐鲁传统文化的精华———孝文化。《二十四孝》虽然是童蒙读物,但其思想内容及发挥作用的方式包含着前人道德教育的大智慧。它启示我们:孝文化建设,要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启迪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人性自觉;主流文化应大力倡导弘扬,并通俗化、普及化,树立新时代的孝德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