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579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233篇
教育   226791篇
科学研究   10507篇
各国文化   2602篇
体育   9638篇
综合类   4886篇
文化理论   1801篇
信息传播   42983篇
  2024年   672篇
  2023年   2633篇
  2022年   1733篇
  2021年   2645篇
  2020年   2976篇
  2019年   2550篇
  2018年   1410篇
  2017年   2531篇
  2016年   3708篇
  2015年   6027篇
  2014年   18582篇
  2013年   12320篇
  2012年   14670篇
  2011年   28703篇
  2010年   32900篇
  2009年   29417篇
  2008年   24430篇
  2007年   20034篇
  2006年   19257篇
  2005年   16428篇
  2004年   16606篇
  2003年   12922篇
  2002年   9176篇
  2001年   6721篇
  2000年   5198篇
  1999年   1105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675篇
  1996年   498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458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农民工到“电力官”》这组报道一共4篇,湖北日报从9月6日起连续刊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读者认为:“这是近年来少见的一部切中时弊的好作品,读来解渴、痛快,令人如沐春风。”“这部作品可读性强,表现手法朴实、新颖,有文化含量,有时代气息。”“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得到人生启迪,从政感悟。”  相似文献   
152.
如何判断一组报道是否成功?有两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准:它是否能口口相传,迅速在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新闻亮点;这个新闻亮点是否能尽可能地放大,让尽可能多的读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对报道的注意力。如果达到这两项要求,报道就会具备社会影响力,最终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153.
154.
如此日本人     
日本人特别注意现实中的等级关系。在与人接触时,总是细心地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地位,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并且揣测对方的地位,来决定交流时应采用的对策和所持的态度。日本人有面对生人紧张的心理,当确认了对方的地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便解除了紧张。有一个最典型、也是被日本人或非日本人论说日本人时百举不厌的例子,就是利用名片。名片一般都注明了能立即了解对方地位的所属集团、从事职业、官衔级别等信息。人们公认日本人特别地喜好名片。除了初次见面,第一个有效动作是交换名片以外,持有某大人物的名片也是炫耀自己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5.
156.
站成一棵树     
草长莺飞的季节,刚刚好的天却下起了粗粗细细的雨,千丝万缕如蛛丝般粘住了太阳的眼睛,使它整整一个礼拜都不肯起床。想不透这样的缠绵背后酝酿的是什么。心里氤氲着某种不安,如同长了草一样,荒荒的,赶不及拔掉便已经茂盛了。  相似文献   
157.
寻找流星雨     
1现在赵美娜他们出发了. 他们选择这个暮色浓重的时刻出发,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同学们都在上晚自习,不会有人注意到他们悄悄地往外溜.  相似文献   
158.
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鱼?》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鱼,是重唇鱼,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鱼,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  相似文献   
159.
经常听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有话咋就不好好说呢!”随着新词汇的不断涌现,有人惊呼,母语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比如:“妹妹”变成了“美眉”,“这样子”变成了“酱紫”,“拍马屁”变成了“PMP”。又比如:两个人比试比试,不流行说“单挑”和“VS”了,如今流行说“PK”。就连上海《汇报》(2005年11月5日第四版)也在报道中写道:“2005年国庆之夜,南京的奥体游泳馆,田亮和胡佳为金牌PK得你死我活。”  相似文献   
160.
虎符小史     
陈根远 《收藏》2006,(8):118-121
概说 虎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示信任证,为国家或地方官府颁授,是中央进行任用官司吏、征调军队和传达命令的重要信物。符主要有虎符和渔符两种。唐宋时尚见个别龟符、牛符、麟符等。符,《说文》所谓“分而相合”者也。完事的各个地方由两半组成,一半在中央,另一关在地方将领和官员处。进行欲发兵,乃遣进行之半符与将领之半符相合,将领方可按指令调动兵马。虎符创用于战国时期,魏国信陵君窃虎符救赵的故事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