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71.
通过考察清人所辑两卷本《子夏易传》的内容,回溯其材料来源,认为吴骞辑本注疏详细、篇次合理、考辨详审、取舍得当、引文严谨且广博,但也存在引文出处有误和注文误为正文等不足。  相似文献   
72.
从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壮年妇女所讲的民间故事中,分析宾阳大桥平话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点。语音方面将深入探讨连读变调的规律。词汇方面有904个词跟普通话完全不同,占总数的52.41%。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量词充当指示代词,量名结构作名词用,介词"着"是被动句的标志,"把"常作给予的动词,形容词叠用表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73.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国民性作家"。中篇小说《哥儿》是他倍受瞩目和广泛传诵的代表作。有关《哥儿》的先行研究数不胜数,大多围绕主人公"哥儿"展开话题论述。当读者被"哥儿"正直单纯、疾恶如仇的人物性格魅力所深深折服时,往往忽略了盟友"山岚"对他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山岚"这一人物设定在文章构成及侧面反映主人公性格的作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以提升对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4.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一书以界定五四译诗的时代特质为切入点,不仅将翻译诗歌研究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和技巧层面上,还从翻译对诗歌文本的选择、传播、接受和影响等重要问题上进行了探讨,创新性地提出了“潜译诗”的概念及与其时新诗创作的互动关系。其书的特色是主题明确、立意高远、文风简洁、考据充实。此外该著作专门谈论了五四前后译诗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为文学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空间。  相似文献   
75.
文章论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一些具有全局性和原则性的基本关系。教学实践表明,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并把握这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6.
《原生态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位雅典之子对体育与奥运古风的致敬之作,是一纸对现代体育酣畅淋漓的批判檄文,更是一本致力于体育启蒙的应景大书。文章择取抚牛腾跃之"道",崇尚道德无视成绩的超拔智慧,现代体育对古老神谕的违拗以及对体育定义的启迪这四点对此书进行评议。  相似文献   
77.
小说家金承钰是韩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被誉为"代表韩国20世纪60年代文坛的Icon",其作品注重描写个人的感受,对于走向产业化道路上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行了写实性的揭露。文章以金承钰代表作《首尔,1964年冬》为例对其小说的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8.
历经一年多艰辛考证,我们的结论是:位于太行之巅的陵川是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的首创地和首唱地。1938年春,桂涛声、冼星海,李曼等人带领陵川儿童宣传队在陵川佛山即兴创作并初唱了《在太行山上》。1938年7月前后,回到武汉的桂涛声把歌词誉写给洗星海,洗星海对曲谱进行了二度创作,并在武汉开始演唱。从此这首英雄的战歌,唱遍了太行山,唱红了全中国。  相似文献   
79.
徐鉉為《說文解字》所注的音即大徐反切,是研究中古語音的重要材料。本文通過仔細研究發現了少數字今讀與反切規律音相異的狀況。本文从《说文解字》"少数字"中选取了五个例字,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试着指出发生这种相异现象的原因。这种现象的研究有助於對古漢語材料進行注釋,也有助於現代字書辭典的編纂修訂。  相似文献   
80.
《解老》与《喻老》是《韩非子》当中两篇可称为"解释体"的文章,尽管其思想内容、文章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其整体上却有着一致性,从性质来说,都是对《老子》的解释之作。《解老》当是韩非求学于荀卿时所作,并非专题性论文,而更像是读《老子》的注解,亦有读书笔记的性质。《喻老》当为韩非后期重读《老子》所作的解说之文。正是这种创作时期的不同,使得二者甚至在文本上也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类文章的文体学意义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经说体"的继承与发展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