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文对当前流行的有关严复思想的研究作了分析与批评,提出其中的失误大多出于进化史观的背景式“冲击—回应”的理论模式。提出了如何深入正确地理解严复及其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翻译目的论理论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就是目的法则,目标文本的翻译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和方法。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然后根据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对其进行目的论分析,分析其翻译的目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目的论指导下所使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4.
严复学贯中西,突破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反对"西学中源"说。他特别崇尚西方科学的原理精神,认为西方富强的根源在于其学术、制度与风俗;中国欲救亡图存,强国富邦,"以西学格致为不可易",应该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中学"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发掘陶炼",学习西学的目的旨在"归求反观"中学。  相似文献   
25.
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后人也将"信达雅"奉为"三字真言",神圣不可侵犯。然而,此"信达雅"非彼"信达雅"。那么,严复本人所推崇的"信达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这一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是后人混淆了严复对三者的定义与自己的定义。另外,翻译研究应有不同的中观理论,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不是"一论独霸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6.
严复的翻译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成为近代中国介绍西方的第一人,对当时中国学术界、思想界、翻译界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严复认为,只有在取舍之后才能"达旨",他的翻译正体现一个翻译工作者所应有的"天地立心,民生立命"普世思想。  相似文献   
27.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28.
本对《原强》一书中关于“体育”的论述作了分析,指出《原强》对现代教育在我国的开展起了倡导和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化,西方进化论、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的兴起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分别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基础和现实契机。所谓严复的思想悖论只不过是现代政治文明演进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的历史张力的体现,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就是在严复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渊源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社会主义民主步骤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途径论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丰富内涵;严复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无论是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着积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进化论的独特理解,严复提出了文明排外和发展民力民智民德的社会改良之路来解除中国的生存危机,因而他坚决反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暴力排满的主张,也很反对暴力革命的手段,但他对辛亥革命所提出的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既有反对的一面。又有可以接受的一面。由此可见,革命和改良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而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