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9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严复是近代中国教育救国论的先驱,独特的求学背景是其教育救国思想形成的基础。其以译书为媒介倡扬教育救国的思想,以“三民”教育为救国之纲领,以学习西学、开展科学教育为救国之良方。其教育救国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至深,对当今教育改革、“科教兴国”仍不失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52.
在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的背景下,严复的自由主义思想有其内涵、特色、意义和内在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严复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点燃自由圣火的启蒙思想家,而且,他关于自由问题的思考与论述,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思想构架。这一思想遗产在当代的文化思想语境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3.
严复的自由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是一种振聋发聩的人的自我觉醒。就其思想源泉来说,它固然来自西方,但是,严复在老庄思想中,发现了与之相沟通的部分。严复继承、发扬和改造了老庄的自由精神,有力地论证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54.
严复教育理念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教育强国根本”的教育理念 ,形成于 1 9世纪末的民族存亡之秋。其深邃处在于 ,它触到了救国救亡、求富求强的根本。本着“教育强国根本”的理念 ,严复阐述了教育的作用、任务、实质、目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 ;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的落后、偏狭和危害。严复的教育理念为近现代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中国的教育不再是统治者维持旧秩序的专利和工具。中国近现代的教育 ,将沿着铸国民、培植人才 ,所成人之第二性 ,开瀹心灵 ,增广知识 ,造就智德全面发展的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55.
文章从严复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开放思想的理性色彩、开放思想的内容及其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严复的对外开放思想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明在救亡图存的理念下,严复积极主动地放眼世界,其对外开放思想博大精深,卓尔不群,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层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56.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的先哲们如孔子、墨子以及后期墨家等就已经对古典归纳逻辑思想有了初步认识。王充沿着前人开创的重观察、验证的归纳方法的道路,形成了较完全的归纳论证体系,使验证逻辑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是我国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一次高峰。此后的朱熹对归纳法进行了概括性的初步总结,是我国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二次高峰。在近代,一些仁人志士如严复、梁启超等纷纷到国外求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西方古典归纳逻辑思想体系完整地引进国内,并为国人所接受,是我们古典归纳逻辑思想发展的第三次高峰  相似文献   
457.
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现代化教育思想。一、教育是国家“富强”之本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他强调教育是强国之本。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  相似文献   
458.
严复以评论与唱和形式论王安石诗文,申明重“经济之学”;多以王安石诗文阐发治世理念,借其与自我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宣示自我救世方略和文学理念。他评价其诗文的辞章,重行文逻辑、语言表达,着意于诗歌措辞的严谨和审美的多元化,并接受批评对象的反塑作用,助推自身辞章理念的深入发展。严复的评价处于近代视域之下,具有较大的褒贬弹性,建构了文才横溢、经世济民、具有先进治世理念的近代王安石形象。  相似文献   
459.
李舒 《神州学人》2023,(3):15-18
严复早年中西学兼收并蓄的学术经历,以及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深刻思考,为后来他的中西会通及学理构建奠定了基础。在留学回国后,面对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国,严复希望能通过翻译斯宾塞相关思想及其著作,找到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严复利用自身西学的优势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在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影响下试图构建系统的群学思想,以在思想层面为救国图存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