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58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严复在中国翻译史上堪称“译坛大家”,其著名的八部译作可谓家喻户晓。通过对它们的详读可以发现,为了译介域外学术思想和阐明自己的思想,严复通过其译作中的译例言以及和好友的通信等手段表达了他的翻译思想。多年来,很多学者专论或者涉及过严复及其翻译思想。“信达雅”似乎成了其翻译思想的全部。但细究严译名著,发现严复在其翻译过程中选择的一种翻译手段,它不同于通常情况下的微观的翻译技巧,而是一种宏观上的翻译策略:译中有评,译中有述;译中有编,译中有写;译中有删除,也有增加。  相似文献   
52.
翻译研究自从开启"文化转向"以来,从意识形态的维度去审视翻译活动就受到了翻译理论界的普遍关注。首先,意识形态会影响翻译活动,表现在翻译实践的始终;那么翻译活动是否会反作用于意识形态呢?本文拟从清末民初的翻译家严复的翻译话语和实践入手,探讨意识形态和翻译的双向互动作用。意识形态会影响到译者的翻译动机的预设,译本的选择,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用,以及译本生成后的社会效应。与此同时,译本在完成后,也会对社会意识形态产生反作用,促成新的意识形态的建构(2019015)。  相似文献   
53.
由天津市委统战部、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市政协和文史资料委员会、今晚传媒集团《今晚报》联合举办的“纪念《天演论》翻译110周年——严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lO月29日至11月1日在天津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美、法、日等国约百余位专家学者热情与会,提交论文近70篇。会议内容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4.
在维新运动中,严复提倡变法自强,反对因循守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新学,反对旧学。但到运动破产后,他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宣扬不可知论,并为宗教张本。这种前后迥异的变化固然是由于其所属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所致,但也同其在思想上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5.
严复是近代对国民素质及其教育始终予以最深切关注的启蒙思想家。严复首次提出了国民“劣根性”问题。文章从表现形式、改造方法等方面对严复关于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改造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严复站在中西对比的高度对国民“劣根性”表现进行分析。主张通过发展教育改造整个国民性.塑造优秀的种族来挽救中国,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文围绕严复有关进化的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探讨,阐述了严复社会进化的辩证思想。最后,作者对这些思想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7.
目前,我国翻译界多数学认为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可行的翻译方法,但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严复“信、达、雅”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从译和原的关系、译和读的关系、译艺术性三方面对直译和意译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结论:直译迷反严复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意译则符合“信、达、雅”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58.
在我国翻译界所有关于翻译标准的论述当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代严复的“信达雅”。而林语堂、傅雷、钱钟书等翻译工作者在“信达雅”这一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翻译理论又有所创新。从一种新的高度对“信达雅”作了进一步的深化。由此可见,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理论,其生命力的强大和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59.
本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与严复理想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两之间的异同及从中得出的几点启示。认为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都是其爱国思想的逻辑发展;他们都把现代化和均平作为其理想社会的主要目标,但在均平的侧重点上却有所不同;他们都论述了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但对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认识上则有差异。章最后指出,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属于超前意识,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60.
17世纪开端的中国哲学启蒙道路之所以坎坷,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哲学革命之所以难产,其原因之一是宋明理学的桎梏作用。“五四”以后中国兴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才开辟了近代哲学革命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