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502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中国大学评价"的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分配是正确和合理的,三级指标的权重在1997年通过菲德尔法.即由1927名专家连续三轮共4448份书面意见的中位数确定的,也无可非议。但是,由于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每年对1997年设置的三级指标权重大小重新进行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介绍了"化学与社会"MOOC的设计、制作以及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使用情况,指出MOOC的建设过程是对原课程的提炼、浓缩和总结,MOOC的制作应量体裁衣,因"课"制宜。  相似文献   
153.
中国大学办学特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上,中国大学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实质上,中国大学"千校一面"的现象十分突出.许多大学所苦心追寻、力求标新立异的特色项目大都存在一定雷同化、口号化、虚泛化和空洞化的倾向.其中,地方大学办学特色缺失的问题尤为严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升大学校长的素质和责任意识、完善大学评估机制以及挖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元素,是创建中国大学办学特色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4.
高校资讯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IPv6门户上线 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IPv6门户已正式在浙江大学上线,借助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访问者只需进入http://digitalmuseum.zju.edu.cn,就能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集中获得适合于大学生观摩和学习的博物馆馆藏资源。博物馆以21所大学馆藏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5.
从19世纪末的萌芽到20世纪末的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大学探索形成自身特色的百年。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大学,其特色之路充满了障碍和矛盾。中国大学一直处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之中,处在学术自主与外在控制的挣扎之中,处在借鉴模仿与追寻特色的徘徊之中,处在“致力于高深学问”与“升官发财之阶梯”的矛盾之中。现代中国大学要追求其最原始的特色,必然要从内向外进行根治,回归大学的本性,遵循大学的逻辑。  相似文献   
156.
高校行政化是当今中国高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自身的进步和发展。控制和消除高校行政化,可以取消高校内部的行政级别,构建基于学术职位的退出机制,强化高校的学术职位制而弱化行政职位制,建立高校内部官员严格的任职资格。  相似文献   
157.
孤岛与孤岛突围——改制之后大学社的发展态势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已经改革到位的国有企业,新闻出版行业是孤岛;相对于地方出版集团与中央部委社,大学社是孤岛——尽管有大学这个市场。这个市场是开放的,是比较小的。大学社正成为资源的孤岛、资本的孤岛、市场的孤岛,相对地被孤立于某一个点位上。  相似文献   
158.
有人说,北大和清华,从来只认自己第一,不认第二,所以中国大学的第二一直空着。直到1999年的一天,他们找到了一种可以高下立判的方式:赛艇。之所以选择一项国人都不太熟知的运动,可查的权威说法是:牛津、剑桥两个鼎鼎大名的学校也比这个,“赛艇是国际一流大学的标志”.十一年后,“标志”还未形成,就已有终结之势.  相似文献   
159.
如何服务是经济社会的一个永恒命题,身处出版转企改制的浪潮中,高校出版社如何冲出象牙塔破茧嬗变,其关键在于服务教育. 一 高校出版社的服务精神 高校出版社,其基本的定位是为大学服务,而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是大学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60.
中国对教育问题很少有量化的研究,许多事情只能凭直觉判断。比如,根据我们的经验,现在的大学的成就比起30年前那一代大学生简直差得太多。30年前大学刚刚恢复招生,许多考生在农村插队,荒废多年学业,只能临时抱佛脚应试,更多的考生则是根本没有学业可荒废,因为从小学起就赶上“文革”。记得我读初一时,看连环画都不看字,几乎和文盲差不多。后来知道高考恢复,突击两年复习资料完事。这哪里算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