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3篇
  免费   1篇
教育   8840篇
科学研究   15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741篇
  2013年   686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1086篇
  2010年   867篇
  2009年   792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353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24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发展学生的语感是新<大纲>的一个明确要求.从语感实践的角度看,发展学生语感的基本策略有(一)涵泳体味,获取语感(二)联想想象,丰富语感;(三)创设情境,强化语感.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可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阶段性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本文从积累、理解、赏鉴和创新四个发展阶段,对培养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史绍典先生网上淘得奇妙好课,欣然为之作评,对其课本资源整合的深刻褒扬有加。  相似文献   
24.
王丽珍 《现代语文》2005,(10):47-48
阅读、欣赏文学作品,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我们知道,使青年学生"学会审美"是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奋斗目标之一.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标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作家陈村说:"语文首先是美育."语文教材把"文质兼美"作为自己的选文标准.  相似文献   
25.
受制于功利性极强的高考指挥大棒的左指右点,我国中学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功能缺失,使得升入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们在语文能力上表现出种种的营养不良症:或欣赏能力欠缺、或想象能力贫乏、或表达能力不强、或人文情怀孱弱等。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专门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相似文献   
26.
广泛的阅读,是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然而对许多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事,“教书而不读书”(尤其是教材教辅以外的书)已经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了,这不能不让人汗颜。分析思考:1.教师自身的原因。缺乏远大的教育理想和职业追求。他们普遍反映工作量太大,而事实上他们大多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平时看的书籍集中在教材与教参上,很少涉猎教育理论、社会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他  相似文献   
27.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只有找出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习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必须制定相应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完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中学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本文主要对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提升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8.
《美国语文》反映出美国中学语文教育不是纯粹的文学教育,而是进行人的教育。它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使学生认同美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9.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涵,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鲜明的节奏,谐婉的音韵,不仅给人们带来无限美的享受,同时也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入其国,其  相似文献   
30.
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始当求所以入",在深入探求每篇课文真谛的基础上,要"终当求所以出",将相同类型的文章放到一起比较,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