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篇
教育   484篇
科学研究   2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可慨括为以“致中和”为思想主旨,以“至诚之道”为实现路径,以“慎独与固执”为修道方法,以“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经权损益”、“和而不同”为主要原则。挖掘中庸思想可资借鉴的原则和方法,对当代高校德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戚飞虎 《现代语文》2014,(12):124-125
语文教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庸》就明确提出了:博学之(多读)、审问之(提出问题)、慎思之(缜密思考)、明辨之(明辨是非优劣)、笃行之(实践)的五步读书过程。它其实就是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这一古训也深刻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当今的阅读教学方法各异,可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43.
以理雅各1885年《中庸》英译本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为指导,用其所倡导的ABC审美原则为依据,从词汇层面分析对比了两个译本,再现两位译者翻译时所面临的困境,指出其中些许瑕疵,为未来译者翻译出更美的《中庸》译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45.
中庸》代表了一个兼具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意味的经义体系,蕴含着儒家政治思维的根本原理.天人秩序指向政治体的精神根基,以超越维度与人间秩序的高度混融为特色,人被赋予参赞者、协调者的核心角色.这种秩序形态衍生出一种治教模式,儒家之道作为一种公共文教与政治体制之间呈现合体分用的关系,显示出政治与道德精神的密切联系.君子作为文教和政治双重意义的复合型精英,被视为此类秩序和治理的枢纽.  相似文献   
46.
儒家概念词反应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中庸》赋予“道”以丰富的内涵及显著地地位。“道”的理解和翻译多种多样,对其含义的正确解读便成为正确传译儒家思想的关键。本文由“道”的英译入手,通过总结分析数种翻译方法的利弊得失,更加忠实全面地传达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7.
跟随圣贤的脚步,走进经典《中庸》。从心灵深处去感悟天下之大本一“和”思想,吸取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髓。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中庸思想,从三个维度阐述中华“和”文化及圣贤思想的古为今用,培养大学生开拓历史文化视野,也为今天社会乃至世界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
"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整个中华民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本文试图从"执其两端,用其中"、"贵和"思想、"时中"观念、"慎独"精神等诸多方面,剖析出"中庸"思想对当今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9.
<正>因为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在古代诗歌鉴赏的复习中,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少老师也望洋兴叹。其实,诗歌鉴赏复习也是有迹可寻的。我认为抓住其中的重要切入点对理解诗歌具有重要作用,以我个人经验试谈以下几点。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要把握好标题信息,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对象、事件、主旨等。标题是指导学生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50.
中庸之道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庸之道的哲学内涵可概括为:适度、整体、权变与和谐四大原则。其中,整体和谐性是中庸之道最本质的特征。中庸之道伟大而深奥,它是儒家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是最富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