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7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教育   23491篇
科学研究   3370篇
各国文化   103篇
体育   1345篇
综合类   790篇
文化理论   103篇
信息传播   288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348篇
  2019年   297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309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1411篇
  2014年   3292篇
  2013年   2047篇
  2012年   2335篇
  2011年   2615篇
  2010年   2161篇
  2009年   2356篇
  2008年   2658篇
  2007年   1951篇
  2006年   1614篇
  2005年   1718篇
  2004年   1167篇
  2003年   1047篇
  2002年   728篇
  2001年   645篇
  2000年   555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41.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振国说过:文科是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语文不是知识体,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序列展开内容的,而是用形象作经,用感情作  相似文献   
942.
苏教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下册孵6》是—篇词串识字韵文。这篇韵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引进了—个神奇的动物世界。课文介绍了12种动物,并按名称排成4组,每—排都是押韵的词串,  相似文献   
943.
房延华 《初中生》2011,(Z6):68-71
在初学二次根式时,由于对二次根式的概念或运算法则理解不透,解题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就常见的错误分析如下.一、对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944.
邵珠民 《初中生》2011,(6):37-39
数与式是数学的基础知识,涉及的概念较多.在中考中,不少考生因概念不清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现把常见的错误收集整理如下,希望你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相似文献   
945.
将爱融化     
儿子读小学二年级了,身为教师的我。对他寄望很高,把爱都倾注在了他的身上。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那年,我放弃了到某中学担任教学副校长的机会,调入了相对轻松些的区教育局中教科。工作没了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照顾儿子,我心里感到了极大的满足。  相似文献   
946.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中,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必须在遵循经典的假定的条件之下才具有良好的性质,在违背基本假定的情况下,比如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时,最小二乘法将不再是最佳的线性无偏估计量。而在放宽经典的假设之下,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矩估计法仍然得到了与普通最小二乘法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7.
教师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学习确定位置时的认知特点,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规定。  相似文献   
948.
利用和角、差角、二倍角公式易导出三倍角正弦公式sin3θ=3sinθ-4sin^3θ=4sin(60°-θ)sinθsin(60°+θ).此公式结构优美,在处理与公式结构相近问题时,简洁利落,有时甚至显得十分“凑好”.兹举数例,以其领略它在数学解题中的风采.  相似文献   
949.
<正>语文教学,教什么?老师们也许会说"教教材",也可能会说"用教材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几年里,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过偏激的认识。但是,两个概念确定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主要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把握"教材",至今还缺少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950.
画《风》     
诗意的课堂是我一直欣赏的课堂,灵动的课堂更是我一直向往的课堂。那一天,和二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古诗《风》,竟然真的走进了诗意盎然的趣味课堂,走进了生动、灵动的语文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