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29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4篇
教育   12047篇
科学研究   3496篇
各国文化   206篇
体育   597篇
综合类   295篇
文化理论   190篇
信息传播   194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1303篇
  2013年   1208篇
  2012年   1449篇
  2011年   1937篇
  2010年   1807篇
  2009年   1586篇
  2008年   2400篇
  2007年   1668篇
  2006年   1083篇
  2005年   1060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69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所谓人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维度之一。在现代社会,新闻舆论是否能健康、自由地发展,直接维系着这个社会是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更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2.
“中国文化的辉煌在技术主导的农业文明时代,衰落在制度主导的工业文明时代,新生的机遇在观念主导的科业文明时代。我们的辉煌与技术相关,失败与制度相关,新生将与观念相关。”  相似文献   
113.
114.
宗蕾 《出版参考》2004,(9):30-30
1.1988年的一天,一辆手扶拖拉机在四川眉山黄桷垭公路上碾伤了一条小狗,狗腹破裂,哀声惨惨。  相似文献   
115.
杨文祥  付鹏 《图书馆》2005,(3):31-37
图书馆精神与人类的进取精神相一致,是图书馆的本质在人类社会精神形态领域的体现,是在一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基于对图书馆本质的认识而形成的反映一定图书馆行业观和图书馆价值观的精神形态,是图书馆发挥其社会职能和历史贡献的内在动力。本文分别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两个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明的综述,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进行了跨学科的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16.
杨文祥 《图书馆》2005,(5):30-33
图书馆精神与人类的进取精神相一致,是图书馆的知识本质、信息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在人类社会精神形态领域的集中体现。在人类文明史的各个历史阶段,人类的进取精神和与之相应的图书馆精神具有各不相同的具体内容。本文按时间脉络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图书馆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探求决定图书馆精神发展与沿革的内在规律和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17.
艺术教育是一种感知世界、创造明的途径。从事艺术的目的之一.就是使人类认识自身的情感和理智.形成人类化生括的丰富性。我们要在广泛的化情境中认识艺术的特点.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挖掘化内涵,提高人素养,并由此影响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认识感性世界、丰富思想感情、词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8.
新闻与哲学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从广义上说,新闻和哲学,都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哲学,是通过人类思维的高度抽象力,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从而激发创造活力,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而新闻,则是通过对事实、信息的传播和对舆论的引导,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了解客观世界,从而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19.
档案——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最可靠的固化记录物,最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干部档案是干部德、能、勤、绩的综合记录。在全党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更好地为干部人事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0.
联合国新闻委员会1998年会议曾把互联网络看作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这一说法已被国内外传播界广为引用。但是认真推敲起来.这一说法既不准确也不科学。互联网络是一种媒介.但它决不是能同报刊、广播、电视相提并论的大众传播媒介。它是集书信、电话、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于一体的综合性媒介体系.它是既能承载大众传播,又能承载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全新传播平台。这就是说.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有过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