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45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9篇
文化理论   35篇
信息传播   611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559篇
  2013年   672篇
  2012年   1135篇
  2011年   876篇
  2010年   520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不论从全球还是我国范围来看,整个网络事业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网络普及范围日益广泛、网民数量快速增加、网页内容不断更新、网站不断蓬勃建立,网络不仅是一种媒体,还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闻信息,为大众提供了一个各取所需、畅所欲言的平台,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每天上网浏览新闻,网络新闻成为很多人及时全面了解时事的重要渠道。当重大事件发生时,许多人往往第一选择上网浏览获取有关信息。与传统媒体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呈现了哪些新特点?充分认识网络新闻的特点,正确把握网络新闻的特性,增强网络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我们应当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发挥网络新闻积极的作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2.
近几年来,关于传统媒体报纸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了传媒界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时代正在发生巨变,媒体结构正在发生巨变,报纸市场的蛋糕正在缩小,传统报纸的冬天会相当漫长。处在媒体变局中的报纸,应当居安思危,求变图存,与时俱进,迅速行动起来,在报业的冬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似文献   
53.
近年次第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印证着高风险社会在我国的到来,而当今社会又具有媒介化程度加深的特征,社会媒介化、政治媒介化,对风险社会具有更为深刻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指出:“全球风险社会各种灾难在政治层面上的爆发将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全球风险社会的核心含义取决于大众媒体、取决于政治决策、取决于官僚机构,  相似文献   
54.
陈晓青 《新闻前哨》2008,(10):78-78
“媒体联动”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按照字面上的含义,就是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大媒体对某一特定事件进行集中传播(如今,除了传统媒体之外,网络媒体也被纳入其中,本文所反映媒体以传统媒体为主)。媒体联动至少包含三方面的要素:所传播报道的是同一事件、传播时间和范围必须一致、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必须相同。  相似文献   
55.
异质化传播:新媒体的本质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笑 《传媒》2006,(11):67-68
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一直走的都是"同质化传播"的路径,把相同或类似的信息,毫无区别地传达给受众.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个人需求的差异程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对于信息内容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56.
谢耘耕  倪握瑜 《传媒》2006,(12):18-23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 作为最能引导潮流的创意产业,中国传媒业在这一年注定风生水起. 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急流勇进,到新兴媒体开始向传统媒体与产业伸出和平之手的善意之举2006年,中国传媒业在经历了2005年的惊醒、迷茫、元奈后,无一不开始以积极的姿态进行各种调整与创新,新老媒体正经历一次涉及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与融合.  相似文献   
57.
中国新闻网站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起步,真正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则是在2000年以后.作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新闻网站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58.
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未来媒体内容生产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喻国明 《青年记者》2006,(21):40-41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出新的挑战的今天,传媒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何在?媒体军师喻国明先生为我们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乍听起来,好像很费解的,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所言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目标对了,才能走向成功,这对数码时代的图片编辑来说,更是显得紧迫。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大的媒体被造假的图片蒙骗,引起事端,数字传媒专家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没有中间地带,珠三角的地市级媒体可谓深处其中,但他们不惧竞争,乘势而为,竟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鲶鱼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59.
喻乐 《青年记者》2006,(9):9-17
当吴海民于去年6月抛出“冬天论”的时候,曾引起传媒舆论一片哗然。事隔近一年,分歧仍然继续,有人说他是杞人忧天,有人则把他的论断当成真理。不管如何,“冬天论”确实引发了传媒人特别是报人们的集体思考——坚持?突围?退却?转型?2006年的春天并不让人兴奋。广告市场的持续低靡与网络新贵的高歌猛进,让更多的人开始怀疑报纸的未来。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探讨不绝于耳,言必称百度、博客,显然是看到了南墙,正在寻找突围之路。这段时间,从报纸跳转到网络的年轻俊才不在少数,隐约形成一股暗流。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对网络媒体的“打压”也进入白热化,由解放日报发起的“内容联盟”被认为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思变与求变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媒体环境在变,报业格局在变,但办报人的激情和创新却不能改变。幸好我们的传统媒体已经觉醒,我们也还有机会。吴海民今天接受采访并对一些问题作出的回答,也将让我们更加清醒而坚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60.
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新媒体的时代。当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带着无限的可能性成长的时候,也把一个问号抛向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借用, 共存共赢;怎样改变自己的传播理念和形态,寻找在市场上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对于像都市快报这样的新型主流都市报,这是必须正面回应的问题。而且一切反应,都需要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在一次次的战术变化中,寻找战略转型的突破口。2005年11月的哈尔滨停水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对新媒体的借用与融合,在延伸传统报道的领域与技术上,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