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264篇
科学研究   92篇
各国文化   60篇
体育   467篇
综合类   44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6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444篇
  2005年   562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20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31.
星星挂满树梢时,荷花池要开舞会了。青蛙小姐要邀请穿着最体面的先生共舞。一大早,蛤蟆先生就开始准备了。  相似文献   
132.
白瑜  鲁明 《神州学人》2001,(5):30-33
我出身贫寒家庭,上学晚,是祖国人民培养了我,靠人民助学金,我成了中山大学的毕业主。当我的事业有所成就时,理所当然地应回报国家、社会。我希望出席今天仪式的所有获得奖学金的周学,都能努力学习,学成后报效祖国人民。贫穷不是耻辱,只要有志气。可以把贫穷变为成材的动力。 ──曾宪梓  相似文献   
133.
啰唆先生传     
你知道全世界最有名的人是谁吗?他可是人人皆知的哦!他姓啰名唆。  相似文献   
134.
段丽斌 《海外英语》2011,(6):1-2,17
该文审视了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家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通过分析小说中Allworthy先生对汤姆·琼斯态度的转变过程,探讨Allworthy先生性格中体现出的人性的弱点,该文对Allworthy先生道德典范的地位提出质疑,并指出汤姆·琼斯和索非亚·韦斯特恩是新一代的道德典范。  相似文献   
135.
陈燕华 《甘肃教育》2011,(16):60-61
乔治·艾略特是十九世纪以男性笔名在维多利亚时期文坛上发表作品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批判现实主义女性作家,其影响和地位是无可取代的。小说《弗洛斯河磨坊》作为乔治·艾略特的半自传体小说,既是她最为出色的早期作品,也是她道德发展、心理研究探析初始阶段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6.
读书偶得     
又读陶潜《五柳先生传》,文中关于读书的文字使我深受启发。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废寝忘食。”先前读此文,总认为这句话无非是陶潜的自嘲而已,像这样的大学问家又怎能“读书不求甚解”呢?而今读来却悟出了其中的些许奥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7.
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上海教育技术协会、上海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梅家驹先生教育技术学术研究“研讨会于2006年5月26日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国顺路校区召开。  相似文献   
138.
陈省身教授谈数学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定居南开的陈省身教授,近来喜讯不断.9月刚刚获得百万美元的邵逸夫数学奖,11月2日又接受“陈省身星”的命名证书.当天,笔在南开大学宁园的书房里和陈先生谈起数学教育.以下是有关的访谈记录.  相似文献   
139.
先生去世近60年了,至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没有忘记他,还在学习他,宣传他。在重庆、在安徽、在北京……大有人在。这是他崇高的声望和伟大的人格使然。  相似文献   
140.
《重庆陶研文史》2006,(3):21-22
陪都各界陶行知先生追悼大会,于昨日上午九时半,在沧白纪念堂举行。到各民主化教育团体机关代表及各界人士二千余人,大会主席团主席为重庆行辕刘秘书长寿朋,主祭为邓初民,陪祭有吴玉章、许德珩、黄墨涵、黄次成、沈起予、马侣贤、徐鸿涛等。大会在奏哀乐中开始,主祭人献香、献花,彭松读祭后,全场向死遗像致敬默哀,群情悲痛,有哭出了声来的。默哀毕,当由主席刘寿朋致词说:“从今天参加大会人数的踊跃,可以看到陶先生的伟大,因为陶先生是一个为社会教育始终奋斗不懈的人。陶先生的死,无疑是国家民族和教育界的损失,希望大家担负起陶先生未竞的事业,则他的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