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尚君先生《全唐诗补编》从宋代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和李龏《梅花衲》等集句诗中辑出了不少诗人的佚句,但对其失检较多,该文就其所辑佚句一一辨析,错误之处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92.
陆超祎 《文教资料》2014,(29):107-109
历代文书的内容作为上层建筑是一种观念形态,它是撰文者在从事公务管理活动中所表达的主观意志。这种主观意志要被记录下来,达及他人,必须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转化为语言符号。由于它所依赖的物质载体不同,公文的物质载体呈现了一个从甲骨至纸张的历史演变。本文以全唐唐诗为文献资料,仅攫取几类传统文书载体在唐诗中的显现,并探讨其延伸含义及发展进化。  相似文献   
93.
"牡丹诗"是指以"牡丹"为题即题含"牡丹"之名的诗。据《全唐诗》及其《补编》电子文本检索试计量分析,比较以"梅"、"桃"、"菊"等五种常见花卉为题的诗,牡丹诗作家、作品数量最多的事实,体现了全唐时代牡丹为"花中王"的地位。而全唐牡丹诗作家作品的行列,则显示全唐牡丹诗兴于盛唐,盛于中唐,光大于晚唐五代。白居易为全唐牡丹诗第一人,而元稹、刘禹锡、孙鲂堪与之并称"四大家"。此外以一首或一句诗得名者有李正封、李山甫、罗隐、卢肇"四名家"。但仅以诗篇论,无名氏《白牡丹》和传为皮日休《牡丹》一诗可能更广为人知。利用电子文献检索的文本计量分析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与进步,还需要学理上的提高与创新。即使从检索具体操作的层面看,这种研究的每一步骤也都是浸透着学术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
<正>有网友撰文,声称网络流行语"呵呵"最早起源于苏东坡,并举出三通书信为证。其一,《与鲜于子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其二,《与文与可》:"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其三,《与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但翻阅史书,便会发现"呵呵"一词的发  相似文献   
95.
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伊昔经皇运,艰难仰忠烈.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唐朝时期,南诏骠信写下一首名为《星回节》的诗歌,为我们介绍了南诏古国一次举办星回节时的景况.这首诗原收录于《全唐诗》第732卷第5首,后李根源先生收录在其辑录的《永昌府文征》诗卷中,成为我们了解古代南诏节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96.
唐时国都长安,物质文明、精神文化极度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这其中,构成国都长安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要素之一的是城市水利的发达,具体表现在"长安八水"的合理运用。本文通过梳理《全唐诗》中的13首"八水诗",并对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达到对"八水诗"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97.
木叶是文人骚客钟爱的形象,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有详细的阐释。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是木。木在形象上两个艺术特征:第一,木有落叶的因素;第二,木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有疏朗的秋天的气息。[1]笔者在多次拜读大作之余,有  相似文献   
98.
99.
100.
段伟 《图书馆学刊》2011,33(6):25-27
通过对《全唐文》、《全唐诗》、《四库全书》、《文苑英华》等图书的剖析,进一步阐明了检索唐代诗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