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富国 《情报杂志》2013,(1):63-67,80
选择基于网络的引文数据库CSSCI 2006-2009年间管理学和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学科领域的33 4689条引文数据,进行两学科的负指数老化模型分析、老化指标分析。研究发现,在网络环境下,这两个学科都符合负指数的老化规律,管理学的学科稳定性要比图书情报与文献学好,而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的老化速度要比管理学快。本文近似地计算出了目前阶段这两个学科的半衰期分别为4.64年、5.29年;普莱斯指数分别为0.54、0.47;最大引文年限分别为2年、3年。  相似文献   
32.
文章围绕辞书引用古诗的读音问题,谈了四点意见辞书的性质不同,对语音材料的处理也不同,不可强求一律;辞书引诗与字头所注之音一致的前提是,语音上要属于同一共时系统,异时杂糅而强求一致是错误的;为了协韵而随意改读的字音,漫无准的,似是而非;读古代诗歌,领会诗意为主,欣赏韵律为次,不能颠倒主次以音害意.  相似文献   
33.
比较研究是人文科学的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它着眼于人类各种文明和历史中的差异性。比较研究的历史充满了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暴政。彻底使研究者中立化的尝试又是个悖论。比较只能是营造一个比较研究的场域,让比较研究的卓越成果在各种文化背景的学者依靠自己的惯习来游戏历史与结构的努力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34.
"十年词汇"共时嬗变主要表现为"文革"期间不少"专用词语"使用频率、词义适用范围等处于动态变化中。这种开放的嬗变就整体而言对20世纪现代汉语词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少词语或始用于"文革"前、见用于"文革"中,或始用于"文革"中、仍见用于"文革"后,或贯用于"文革"前、中、后,而词义演变形态不一。  相似文献   
35.
宜州官话属西南官话的一个次方言,当地称为"桂柳话"。文章描写宜州官话的共时语音系统,并和普通话进行声韵调的对比,指出两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36.
研究知识服务的运行规律和内部结构层次,可以更好地开展知识服务.文章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格拉斯需求生命周期理论,将读者的知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和四个生命周期,并据此绘出知识服务的共时、历时结构图,最后基于共时历时结构图探索了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37.
本文主要对介词“对”和“对着”进行共时的考察分析。共时的考察表明,介词“对”、“对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8.
张宇 《海外英语》2022,(20):129-130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协同互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资源。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需要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行拆解,将课程思政元素的不同方面与不同课程相融合,通过多个课堂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完成最终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既可以发生在共时层面上,也可以通过历时的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39.
商务印书馆2002年斥资一百万元人民币,设立语言学出版基金。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用于资助对汉语、汉字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文字的现状或历史进行调查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特别提倡汉语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非汉语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40.
本文提出了一个汉语史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古今的结合,并以《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一书为例,对结合的方式、作用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