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1566篇
科学研究   31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58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97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引入共生理论,尝试对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和共生性发展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冲突状况及其共生条件;其次,提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共生的目标模式是对称互惠一体化共生模式;最后,从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和利益保障四方面来构建下梅古村落旅游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共生机制。  相似文献   
43.
最近,连续听了几位老师所上的课题研究课,发现他们都把“采访”作为了激活学生身心、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有效手段。我觉得,这是符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的。语文教学就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领悟言语者的思想情感,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依凭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二者统一在“采访”过程中,就能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44.
语文课堂如果缺失了语言实践,那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但是语言实践如果成了简单、枯燥的文字训练,缺乏魅力,激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将会事倍功半,高耗低效。语言实践应该和“情趣、诗意”同构共生,寻求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45.
基于共生能量可以把供应商与大型零售商共生模式分为偏利共生、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和对称性互惠共生。契约是共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子。从共生媒介入手,促进中间性体制组织发育有利于谋求供应商与大型零售商的共生模式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演进。  相似文献   
46.
一、变化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是一门富于情感的学科.只有“情感”和“智慧”相融合,才有语文教育的有效和高效.才有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发展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展开想象。  相似文献   
47.
教学与研究共生是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的建构取向。作为一种取向,教学与研究共生型大学教师文化以其独有的内涵促进教师文化自身的和谐、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的转型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大学精神的涵育、教学与研究共生激励与评价制度的确立、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共生团队的建设以及教师教学与研究观念的共生来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8.
共生观念中,传统与现代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与现代的实质就是继承与创新,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设计师只有在共生观的指引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研究,多借鉴他人经验,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多方面进行艺术创造,才能不断设计出符合人的时尚追求,适应人们审美文化需求的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49.
50.
中国各民族共同创建了悠久、灿烂的中国儿童文学。中国各民族原生活态儿童文学曾经代表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存在,自远古起就活跃于歌者、说者的通神语境和巫师的祝告祷告行为之中,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在各民族儿童中代代传承。梳理多元族群共生的中国原生活态儿童文学,是建立中国本土儿童文学史新观念的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