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79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教育   34698篇
科学研究   4147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1223篇
综合类   1498篇
文化理论   535篇
信息传播   4214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517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517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831篇
  2015年   1360篇
  2014年   3309篇
  2013年   2711篇
  2012年   3058篇
  2011年   3675篇
  2010年   3030篇
  2009年   2973篇
  2008年   4644篇
  2007年   3582篇
  2006年   2553篇
  2005年   2518篇
  2004年   1948篇
  2003年   1612篇
  2002年   1427篇
  2001年   1220篇
  2000年   1004篇
  1999年   364篇
  1998年   274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168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教育生态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刚  房岩 《吉林教育》2007,(9):25-25
教育生态化是在新的教育背景和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其内涵是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人类的全部活动范围中,用人和  相似文献   
962.
本文研究和建立了顾客关系动态管理模型——用于预测顾客与公司的未来关系。该模型引入了除顾客总体满意度之外的顾客未来想法变量。理解和管理顾客未来想法对于成功管理顾客动态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63.
关于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载“宋玉赋十六篇”,但未列出篇名。当前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九辩》一篇为宋玉作品,其他都有问题或不足信。本文认为:宋玉作品,除《九辩》(辞)外,尚有赋体文章《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多篇。  相似文献   
964.
李白与杜甫是我国古代同时并称于世的诗中双璧,他们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成为了各个时代人们格外关注的话题。但是,由于人们感情倾向的差异,李杜关系曾一度地被扭曲。因此,本文将重新考察他们交往时的具体情况和当时人们对他们的接受现实,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李杜之间短暂但却永恒的交谊关系。  相似文献   
965.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恰当地表述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关系。希腊艺术的繁荣就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66.
从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提出背景、内涵、要素结构、核心目标等的对比入手 ,探讨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67.
汤飞 《双语学习》2007,(4M):62-63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8.
语法里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比较常见的语法现象.最普通的歧义由多义词引起.另外,句子构造层次、语法关系、成分的类型不同,也会造成句法歧义.词汇以外的原因引起的歧义是语境歧义.这三种歧义现象使语言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69.
200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数学(文科)》试卷的第22题,是全卷的最后一道题,带有压轴性质.其题目是:“已知数列{a_n}的前n项和 S_n 满足 S_n-S_(n-2)=3×(-1/2)~(n-1)(n≥3),且 S_1=1,S_2=-3/2,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考试到条件 S_n-S_(n-2)=a_n a_(n-1),故这道题考题实质上是已知数列递推关系 a_n a_(n-1)=mf(n) k 和起始值 a_1,求数列{a_n}的通项公式的问题.此类题型在多年高考中屡见  相似文献   
970.
高中第二册课文《兰亭集序》中有一个这样的句子:“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个句子中的“一”字如何解释?有的人认为它是名词“一点儿”的意思,因为课文下面的注解中就将“一觞一咏”翻译成“喝点酒,作点诗”;有人认为它是分指代词“有的人”,“一觞一咏”即“有的人喝酒,有的人作诗”;还有的人依据教师用书中“一边饮酒一边赋诗”的翻译将“……一…….”理解为并列关系的连词“一边……一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