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3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1.
Movie palace     
余莹  赵靖  朴米  许倩 《音乐世界》2007,(16):42-43
谍影重重3The Bourne UltimatumThe BOurne Ultimatum主演马特·戴蒙、朱丽亚·斯泰尔斯、琼·艾伦霸 Story失去了深爱的女人,杰森·伯恩依然想不起自己的过去。平凡的生活注定与他无缘,不等他冷静忆起自己的身份,杀手又如影而至,连中情局也三番两次派人前来索命。如雨的枪弹吓不住他,新生代训练有素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除了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修辞、表意等功能,可以准确、生动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营造想象空间、拓展延伸文字内涵。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四部小说为例,指出标点符号在其小说中的独特而恰到好处的运用,不仅使文字信息得到增值,还增强了其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并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3.
14.
朱郑毓 《文教资料》2012,(33):113-117
本文通对勃朗特两姐妹生平以及简·爱和凯瑟琳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以发掘两姐妹作家笔下人物的异同,并且对两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5.
木子 《中华武术》2006,(3):29-29
一个身材小巧的葡萄牙女性,她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夺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一个国际比赛的冠军头衔,她就是罗萨.莫塔。多年来,马拉松一直是男子独有的项目之一,从来没有女子参加马拉松的比赛。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女子马拉松运动的勇敢先锋们,包括罗伯塔’吉伯和凯瑟琳·斯维特则尔等,就像不买票溜上车的乘客一样,偷偷地参加了波士顿马拉松赛,虽然她们的成绩和名次都没有得到承认,但她们毕竟开创了女子正式跑马拉松比赛的先河,而且她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并承认女子是完全能够跑马拉松的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6.
踏上捐献之旅凯瑟琳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幸福的家庭,妈妈琳达是一个家庭妇女,爸爸安东尼是一个健身教练,凯瑟琳出生两年后,她又有了一个弟弟约瑟夫。2006年4月初的一个晚上,5岁的凯瑟琳在看电视时,眼前出现了一幅悲惨景象——烈日当空、沙尘障目,在非洲普通村落一棵干枯的芒果树下,有一座红土堆成的新坟,14个月大的苏葛诺就葬在那里,她两天前死于疟疾。小女孩的父亲悲痛欲绝地描述道:她发高烧、不停地哭、吐胆汁、全身抽搐……  相似文献   
17.
《红领巾》2014,(1):58-58
凯瑟琳是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不幸失去母亲的她来到一座几乎与世隔绝的大森林,她想去那里寻找自己的父亲博玛教授——一位研究森林里奇怪微小生物的专家。  相似文献   
18.
正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因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一直受到国际批评界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等学术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再解读。目前,国内研究曼斯菲尔德创作的专著还不多见。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赵文兰副教授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伊迪丝·华顿都是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出身于新西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而华顿出身于美国上层阶级,这使她们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以开创自己的文学生涯。曼斯菲尔德和华顿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妇女运动和各自不幸婚姻的影响,她们成长为妇女运动的先锋。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她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女性的权利而呼吁。尽管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写作方式,同为女性,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她们的短篇小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爱情和战争,这对天造地设的组合,总是很自然地出现在人类的历史和艺术的想象当中。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电影经典,总不乏表现爱情和战争的纠葛:甜蜜的情感常带来分离的痛苦,硝烟炮火一再提醒着人们和平的弥足珍贵。从《乱世佳人》、《卡萨布兰卡》、《珍珠港》再到《冷山》,许多成功的名作改编电影都用声音和光影的配合再一次展示了"爱"和"战"的并存与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