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天赋人权论是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论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权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的不断成长,是其产生与形成的时代条件。其基本内容是自由、平等和财产权。这一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与重大成果。但从实质上讲,它是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表现,具有抽象性和虚伪性。  相似文献   
102.
抗战初期,王明摇身一变又成为右倾投降主义者,并提出了否定我党关于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等一系列的右倾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与共产国际的右倾对华政策和斯大林的民族利己主义如出一辙,实际上,王明充当了斯大林民族利己主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03.
近年来,学界围绕“普世伦理”而展开的关于道德金律的争论,都集中于道德金律所教导的“将心比心”是否可能的问题上。但是无论反方还是正方,大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个人主义为前提。个人主义因为对个人的抽象理解,而使得我们难以理解道德金律所包含的人与己的沟通、理解、体谅和宽容。要理解道德金律的内涵,我们有必要揭示个人主义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04.
<罗生门>是日本文学鬼才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通过描述一个被主人解雇,走投无路的下人从生活的受害者到强盗的蜕变史,揭露了人性中赤裸裸的"利己主义".而对于这种揭示,芥川并没有采用突兀的、一步到位的方式,而是设置了一个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过程.小说取材于平安时代说话集<今昔物语集努,作者通过对其中个别情节的更改利用"借古讽今"的方法揭示了造成利己主义人性悲剧的社会根源.而其时空及情节的设置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相似文献   
105.
在西方思潮影响下所形成的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追求"民族大义"的口号下一方面联络了民众,促成了民族国家的成型,另一方面却包含了民族利己主义、排外主义的因子。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虽然有爱国主义的积极内容,但因它并非建立在普遍理性基础上,包含了对个人权利的忽视和对本民族的情绪性美化,是需要超越和否定的。  相似文献   
10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鉴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重要的战略地位,英国意欲将其纳入英国的作战系统,以达到分担盟国西线战场的压力和增加英国本土国防安全系数的目的。取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实力最强的瑞典的合作,是英国实现这一战略的关键因素。之前英国做过种种谋求瑞典合作的计划都未曾如愿。挪威战争爆发后,英国再度劝说瑞典对德参战,但由于多种复杂原因仍旧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07.
在<人类的由来>中,达尔文试图彻底地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良心这种道德意识进行阐释.但是,他的道德或良心进化论不仅具有描述或说明的维度,而且包含了丰富的规范内容:他把恩爱、同情心和社会性本能当作"人的道德组成的最初的原则",表明他站在利他主义立场上反对利己主义道德原则;他也没有简单采用功利主义道德原则,不是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是把"社群利益"当作最高的道德标准;他把"你们愿意人这样待你们,你们也怎样待人"这个"应然"的规律当作人类道德的基础;在论述人类道德的进化时,他站在自己鲜明的价值立场上对种种愚昧、野蛮的行径展开批评,等等.对达尔文而言,对事实的描述和说明同价值或道德规范的设定是完全一致的.把达尔文当作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是对达尔文的一大误解.  相似文献   
108.
"合理利己主义"鼓励人们追求个人利益,但这要建立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基础上。该理论强调个人与社会、他人相统一的利益,通常会与合理利己的概念相混淆。因此,本文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辨析合理利己和"合理利己主义"伦理思想,得出合理利己和"合理利己主义"两个概念的根本区别以及后者的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9.
美国社会学家Fourcade等用大量证据,描述了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狭隘,经济学领域等级结构的森严,经济学家优裕待遇下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和享有解决问题权威性的自负,尖锐地批评了主流经济学家的傲慢与偏狭,包括对其他学科的排斥和粗暴侵占.这些分析和批判,在美国社会科学界引起了关于如何评价经济学家地位及作用的激烈争论.这些...  相似文献   
110.
人性与治道具有内在的联系,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对此进行过深入思考。例如,犹太教和基督教经典(即"新旧约全书")持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原罪,只有信仰上帝才能得救,由此形成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成为西方政治和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渊源。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的,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