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不论是利己与个人主义的膨胀、虚拟世界的迷失,还是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困惑是不容置疑的,并且从校园不良事件的频频发生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学生人际交往处在放纵与自闭的两个极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王极盛认为,大学生应该广泛接触不同层次的人。多与人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朋友,有助于郁闷心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2.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之作。在小说《鼻子》中,不正常的鼻子为主人公带来了数十年的心理苦痛,正常的鼻子虽然为主人公带来了一时的内心欢乐,却增添了他长久的烦恼与愁苦。而再次恢复怪异模样的鼻子又一次使主人公现出欣喜之情。通过对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分析,深刻揭示主人公微妙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阐述主人公自卑的心理、试图改变的积极态度以及过于敏感脆弱的自尊心。同时也批判了他人的自私冷漠、利己主义人性的阴暗面。  相似文献   
153.
阎泽川 《知识窗》2008,(2):29-29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154.
本文着重分析了《李尔王》的种种矛盾冲突,阐明了作品选材的深刻性。指出作品通过正反两方面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热情宣扬了人道主义;无情鞭挞了利己主义,深刻反映了十六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同时指出了《李尔王》艺术技巧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5.
论1922-1937年前苏联对华政策中的民族利己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 2 - 1937年间 ,前苏联领导人在宣布放弃沙皇侵华政策的同时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安全 ,缓和与西方、日本的矛盾 ,获取无法从西方得到的利益 ,因而实施与其公开声明大相径庭的对华政策 :分裂中国领土外蒙古、出售中东铁路和承认伪满洲国、插手新疆内务等。这一政策的实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破坏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民众中的形象和声誉 ,助长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给国际关系及中苏关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6.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的认识,侧重于批判其错误的一面,而缺乏全面地把握其中所包含的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本文阐述了亚当·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渊源、思想基础和基本含义,修正了人们对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的一些错误认识。斯密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内容,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7.
王国宝 《兰台世界》2007,(4S):68-69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尽管过去了70年,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仍孜孜不倦地在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剖析研究与审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8.
刘东升 《教育导刊》2008,(12):30-32
道德能力的培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而道德能力培育的实施必须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育要以知识经济的现实性特点为基础,对传统的道德能力培育方式进行改造和完善,并且力求避免知识经济社会条件下道德能力培育过程中的不良倾向,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青少年道德能力培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9.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其所创作的众多作品对日本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长篇小说<心>于大正三年在<朝日新闻>上连载,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明治时代知识分子中利己主义者的可怜、可悲的内心世界.对主人公先生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60.
当代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呈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特征。在多种不同趋势中,利己主义现象尤为凸显,由此带来的相关效应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价值观中的利己主义现象,归纳出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能够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