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12.
明嘉靖间天主教开始传入中国,经过利玛窦等天主教士和素有“天主教三大柱石”之称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具有进步思想倾向的东林党人的共同努力,中西两大文明有了短暂的交流,但“南京教案”的发生使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出现了短暂的消歇。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文化近代化转型即将完成时期,中国也从明末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其先行者就是利马窦和徐光启。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末世,来自体系本身的巨大排拒力和阶级、时代的局限,终至明末主动、平等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积极行为如昙花一现,很快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十六、七世纪中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深重危机之中,资本主义的萌芽已开始逐渐出现。在欧洲,宗教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地理大发现又使原先不可逾越的海洋成为传教的新通道。由于传教士们来自科学发达的西方国家,了解科学的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充当了西学的传人,因此精通地理学、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知识的传教士们一方面在进行传教,另一方面也将西方的科学传入了中国。利玛窦在中国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传播天主教教义的过程中,开始了向中国介绍西方近代科技知识的历程,向中国人展示了一个新奇而富有吸引力的世界,从而也使其成为明末沟通中西方文化交流之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只完成了前六卷,之所以如此,有人认为是利玛窦不懂立体几何,无法进行后面的翻译工作。此观点通过分析利玛窦当年在罗马学院的学习经历,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利玛窦和徐光启之所以没有继续后面的工作,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16.
西学传播未能使中国科技发生根本性改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来华传教的同时,也将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并未使中国传统科技发生根本性变革。本从两方面探讨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化的影响包括夷夏之防、源流之辨和使用之分等等;另一方面是传统教育体制造成的传播途径障碍,以及教会内部的争论和传教士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天下观作为中国传统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延续了数千年,隐含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权威性基础和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依据。而利玛窦"世界地图"的传入将地圆学说以及一系列与天下观相悖的地理学说引入中国,使得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开始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数学文化传播的"利玛窦模式"的主要内涵包括:把传播数学文化作为一种工具为传播天主教义服务;在上层社会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范围内广交朋友并传播数学;将西方数学名著翻译成中文,使国人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数学思想;重视数学概念的中文译名,创造了许多措辞达意的数学术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科学名词.利玛窦为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演绎数学理论和数学计算技术,"利玛窦模式"也为欧洲输送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成就.  相似文献   
19.
柯孟德 《收藏》2013,(3):114-117
16世纪末自利玛窦(1552~1610年)以来,西洋传教士即陆续前来中国,颇多任职皇宫,其往返的书信提及皇宫的情形虽多,但论及完整的游记则难求一二。兹介绍一位鲜为人知略带传奇性色彩的人物——清廷艺术家马国贤(图1),以飨读者。马国贤,意大利人,1692  相似文献   
20.
利玛窦具有很丰富的数学知识背景,他以他的数学才能和语言天赋,在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中国近、现代数学的萌芽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利玛窦在肇庆既传播了欧氏几何,也传播了“非欧几何”.他所传播的“西方现代数学”及其所获得的效应,确立了他以数学来赢取中国民心的学术传教思想,为他后来在中国系统地传播“西方现代数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名著,不仅引入了新的数学体系,而且引入了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包括几何公理化思想),使中国传统数学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开创了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纪元,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数学与数学教育的萌芽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