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有幸参加了在江西婺源举行的“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观摩会上,打破了以往“讲课、评奖”这一单调的模式,而是通过“讲、说、评、讨论”一条龙的形式,为讲课教师和参会的一线教师真正搭建了一个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平台。回顾这十四节课,都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平实朴素地还原了我们真实的课堂.细节之处的设置是那样的别具匠心,让每位与会者在比较中反思着,在反思中提升着。  相似文献   
62.
语文教学之路似乎越来越难走.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历来众说纷芸.让人莫衷一是。有的课看起来很漂亮,却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有的课看起来热闹,但华而不实,学生收效甚微。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你的课堂里.陶冶情操、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如何使你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效.这成了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时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为了避免视障儿童语言的华而不实和引导他们正确的摸读.在视障儿童正式学习盲文前,对他们进行触觉和语言的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孔凡春 《辅导员》2010,(6):58-58,52
无论是过去小学的《品德》课,还是当今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在教学工作上都存在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其原因甚多。历史的应试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差异,安全稳定工作的压力等,都制约着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教学工作飘浮。如何才能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人们认为的“副科”呢?几十年来,我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始终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必须突出“视”“实”“式”,才能取得该科教学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65.
中小学教育科研在帮助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学者型”教师,优化教育教学,为行政部门提供教育决策参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一部分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同程度地存在立而不研、华而不实、研而不用等问题。增强和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管理,不断提升科研队伍的素质。一、观念导向。走出认识误区(一)打破神秘感,树立“科研强师”观  相似文献   
66.
张勤 《考试周刊》2011,(26):69-69
题记是写在文章的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它具有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语句精美等特点,它或是作者自拟的,或是引用的名言警句,甚至可以是一则小故事。但不论是哪一类,都必须与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否则就会让人感到华而不实、投机取巧;题记也不能过于晦涩难懂,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题记的内容或简要点题,  相似文献   
67.
在课堂上,我们的教学往往被课堂预设所束缚,为了完成预设环节而“赶进度”“掐时间”。而对于课堂中的主角——学生对知识是否彻底理解、是否能运用等情况,就不加多问了。这种华而不实的现象屡屡可见!课堂中教师总是牵着学生走在课前预设的“轨道上”,直至所有环节结束。  相似文献   
68.
语文是一门飞扬着作者灵性,有着浓郁的人文特色的课,是一门不仅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且熏陶其情操,发展其个性,培养其人格素质的特殊的课.“人生聪明识字起.”,“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教学承载着人们多少期盼,现实又是如此无奈.看看现在的语文课堂,往往用繁琐的、标新立异的、华而不实的,  相似文献   
69.
就技术层面而言,“讲故事”作为一种写作样式被采纳、被认可,并进而作为官方倡导的新闻叙事方式大行其道,无疑是近期我国对外传播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相对于过去我国新闻报道不加掩饰的宣传味,华而不实、大而无当的措辞,以及模板化的八股叙事方式,这种舶来于西方新闻叙事传统的“新”样式显然更具亲和力。  相似文献   
70.
秦远迅 《职业圈》2010,(23):6-7
老同学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善辞令,但喜发怪论,同学们有的称赞他足智多才,有的则认为他华而不实,是个诡辩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