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1篇
科学研究   1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姜雪  张振华 《学子》2016,(6):35
许多教师相信"勤为径"、"苦作舟"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改教学,众多教育工作者仍非常青睐于"书山题海"战术,似乎这种战术永远不会减淡实效的光芒。尤其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实在是可怜得让人心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确实,通过海量试题的强化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各门功课的要领,无论是基础题、传统题、应用题,还是能力拓展题、开放题、拔高题,只要称之为题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拿来一遍又一遍地做,通过  相似文献   
22.
汉语委婉语是因社会面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以婉转,温和的语言来表达难听的或不便直接提到的对象,汉语委婉语有其自身的特征,本以大量的实例为基础,具体分析了汉语委婉语的可接受性,间接性,民族性,时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接受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必须把握好科学性与价值性、主导性与主体性、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4.
关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方案可接受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对课程改革方案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及适应水平,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影响教师接受新课改方案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心理不适应;教师的知识技能缺失;教师的工作负担过重,课程资源缺乏;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缺乏实践性;评价制度与方法滞后。提高教师时新课改方案可接受性的策略具体为:课程实施的程度必须符合教师成长发展的规律;增强教师的心理适应性;开展有组织的专题研究;采用反思型的教研方式,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5.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众多学科的交叉结合体,它与德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等学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而美育则是架设在德育工作与众多学科间的一道桥梁,在德育工作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德育往往只注重采取单向的灌输和施教,较少考虑学生的现实道德需要以及德育内容本身的可接受性,这是造成高校德育工作虽然着力不少却收效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27.
但菲  冯璐 《早期教育》2010,(2):53-53
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委员会认为。国家所提供的教育应体现出四个重要特征: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可进入性(Accessibi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和可适应性(Adaptability),国家应在这四个维度下承担相应的具体义务。  相似文献   
28.
基础教育既是每一个儿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认同、国家实力及民族融合团结的基础。基础教育公共性及丰富性必须植根于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土壤。文化和语言适宜的基础教育以国家和儿童最大利益为本,重视共同价值、共同知识在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有效传递和可接受性。它包括:对学生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具有敏感性;尊重、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教育内容与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相适宜;教育与周边环境中的语言和文化因素协调统一;教育者能够因地、因时的选择教学语言等内容。  相似文献   
29.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所产生的敏锐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再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其主要作用是判断言语的可接受性、依据语境理解各种言语与按照交际需要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30.
榜样教育法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德育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其形象、具体、生动的直观性与立体性特点,使德育更具可接受性与有效性。但从理论研究状况来看,以往我们对榜样教育的研究属于要素研究,而系统整体大于其要素相加之总和。因此,构建科学的榜样教育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而构建这一理论体系的入手点在于榜样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