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5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61.
在中国古代,正统的士大夫一直以“德”和“才”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尺,而且认为一个完美的人应该是德才兼备,“德”高于“才”,位于“才”之前,比“才”重要。但在司马迁看来,“才为先,德次之”,司马迁的这种德才观无疑对以后的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流传了一千多年的名句,至今仍为我们所习用。但笔者在翻阅司马迁《史记》时发现,此中的“良药”原作“毒药”.如《淮南衡山列传》中“元朔六年上书于天子曰‘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看来这一名言在秦汉时已是相当流行。  相似文献   
63.
汉武盛世,人才荟萃。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对《史记》在史学和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精辟评价。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来记述历史,开创了纪传体的先河,成为历代史家编撰史书的范例。因此,他被称为“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相似文献   
64.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在档案利用方面的做法与成就.  相似文献   
65.
郭预衡先生的《中国散史》,仅就体例而言,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似乎与传统的学史并无二致。但细味其形式与底蕴,其体例神似司马迁《史记》,其笔法深得鲁迅韵致。通观全书,尤能见出先生的学养、识见和功力。兹以先生所叙清初学变迁而论列之。  相似文献   
66.
你从甲骨上走来,生动形象是你的姿态;你向竹简上走去,气势磅礴是你的风采。你双手一挥,挥动五千年华夏文明,你嘴角一扬,笑看亿万部名家之作。  相似文献   
6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两千年前,司马迁就认识到生与死的价值,并毫不含糊地作出了解释。这种人生观发扬了孟子生与义的精神之髓,并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68.
金宝山 《收藏》2007,(5):168-169
1500件辛亥革命首义和民国初期文物,由江苏无锡沈良富、沈汉生父子秘藏了七八十年,并在“文革”中逃过一劫。近年在上海,深圳等地公开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有参观者留言:“司马迁用《史记》留住了历史,沈家父子是用实物留住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的民间第一人。”  相似文献   
69.
《赵正书》与汉代以前“小说家”所具有的“言辞浅陋、内容荒谬、托古言事的寓言”等特征并不相符,是否为“小说家言”并不能否定《赵正书》作为“宝贵新史料”的事实。《赵正书》李斯狱中“七宗罪”上书当为《史记·李斯列传》李斯狱中“七宗罪”上书的上位材料,从中可以窥见司马迁秦史书写中的“文本控制”情况。而司马迁对同一事件书写所依据材料的不同,“言优雅者”未必是真实可靠的材料,由此所带来的“文本失控”状态可能掩盖了一些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