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6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姑”和“姨”是亲属称谓语中两个重要的词汇,文章通过二者的发展演变探讨了汉语亲属称谓语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现象,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并在生活交际中准确运用。  相似文献   
12.
匆匆那年     
正导演:张一白主演: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毕夏/刘雅瑟类型:爱情/校园/青春剧情:根据九夜茴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阳光少年陈寻、痴心女孩方茴、纯情"备胎"赵烨、温情暖男乔燃、豪放女神林嘉茉这群死党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记忆与友情。  相似文献   
13.
刘大先 《大学生》2014,(17):32-33
正1983年,导演史蜀君根据武大中文系女生喻杉同名小说改编的《女大学生宿舍》可谓风靡一时。那是恢复高考后不久,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关于历史的反思、青春的意义、未来的追求,让这部电影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时的大学生对于人生、社会、时代的思索,个人的命运总是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像后来的一些校园电影精神收缩,将目光关注于个体情感和成功学式的奋斗。  相似文献   
14.
正《推拿》的故事雏形来自于毕飞宇的同名小说,文中细致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的特殊生活。毕飞宇在谈及自己的这部作品时曾说,它并非具有很浓郁的现代风格,仅是延承绝对意义上的写实。如其所言,小说的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生存疼痛,虽然主人公们无法看见周遭的世界,但心理状态却是高度可视的,这也使其具备了跨越"视觉障碍"的影像输出性。再三思量,我也想不出除了娄烨之外,谁更适合讲这个故事。作为  相似文献   
15.
作家并称     
晓秋 《语文知识》2001,(9):38-39
一、同名并称唐代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代表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最高成就,因而并称“李杜”。宋代文学家梅尧臣和苏舜钦以诗齐名,故称“梅苏”。二、同派并称王维和孟浩然都擅长描山绘水,风格也有近似之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故并称“王孟”。高适、岑参两人善写边塞诗,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故称“高岑”。宋代词人周邦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韩国新片《菊花香》令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片地铁上的让座行为自然让人想起《我的野蛮女友》;而片中一再提及的橡树一样的爱情,则与《蓝生色生死恋》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17.
影片《危情13小时》是派拉蒙影业于2016年推出的纪录片风格动作电影。该片改编自米切尔?朱可夫的同名小说,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为了更好地还原当时的情况,电影公司特别邀请了曾执导过《珍珠港》和《付出与收获》两部影片(均为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的大导演迈克尔?贝。在他高超的执导下,本片不仅在全球获得了不俗的票房,也成为当年的口碑之作。  相似文献   
18.
王永林 《收藏》2012,(7):39-41
曾见某收藏类杂志2011年第1期上有一篇谈论清代中期画家戴熙的文章,名《清代画坛的"后起之秀"——戴熙山水画赏析》(下简称《赏析》),在论及戴熙(1801~1860年)钤于《琴言鹤听图》上的一印"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图1)时,该文作者说:"据我所知,‘与江南徐河阳郭同名’落款印,在戴熙的画中少见,‘同名’不是说与徐郭这个人名字相同,而是指两人‘同’是道光十二年(1832年)进士,‘同’在这一年榜上有‘名’。"《赏析》一文作者这样的解释,笔者认为不妥。其实恰恰相反,戴熙此印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纵观古代历史,自周代起,避讳之风贯穿了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避讳的制度更严于前朝,然而此时却出现了“父子不嫌同名”的矛盾现象。陈寅恪和万绳楠先生皆认为此现象的产生为信道所致。本文通过先假设、再论证的方式,说明信道与“父子不嫌同名”没有必然关联,进而指出其现象存在的可能原因,并以此说明在历史研究中注意避讳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武萌 《文教资料》2021,(1):30-31,82
小说和电影均是艺术形式,但是给人的感受不同。小说侧重于语言文字和记叙描写,电影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如场景、蒙太奇效果等。本文根据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和同名改编电影,对小说与电影的同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