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0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18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在小说《河湾》中,后殖民时期代表作家奈保尔塑造了一群后殖民社会中处于边缘化地位、丧失文化身份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或自我放逐,或模仿宗主国文化,在"失根"状态中苦苦煎熬。《河湾》反映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时期知识分子的深刻反思和关怀。  相似文献   
102.
殷培贤 《海外英语》2014,(3):143-144,152
《格萨尔》的传播过程和其翻译过程基本是重合的,民译、汉译和外译的过程中应当从后殖民视角,民族志诗学视角和文化典籍注译体例之视角三个方面重构口传文学的原始语义框架。  相似文献   
103.
后殖民文学是对欧洲在亚洲,非洲,中东,太平洋及其他地方殖民的知识话语的回应。后殖民文学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脱离殖民后带来的问题和后果,尤其是被征服的殖民地民族的政治和文化独立。该论文运用后殖民理论——杂糅来解读作品《耻》。除了讨论杂糅,作者也将介绍西方学术界的后殖民研究。  相似文献   
104.
新现实主义作家罗伯特·斯通的代表作《灵魂之湾》,是一部着眼于加勒比海地区的长篇小说。小说具有明显的后殖民生态批评特征,象征拉美当地住民对外来者的反抗,暗示了西方国家代理人在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危机,最后揭示出"美国—拉美"文化对峙是以上矛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5.
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意蕴丰厚,自1899年问世以来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黑暗的心》映射出生态扩张主义、种族主义和物种主义等殖民主义的思想意识,反映了白人殖民者对殖民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黑人的残酷剥削与压榨以及殖民主义造成的种族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对《黑暗的心》的后殖民生态视角解读颠覆了殖民主义话语的立论根基,直面“种际正义”的主题,呼吁构建种族平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6.
《耻》描述了一个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卢里因与一个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了学术界。小说中,卢里的浪漫主义情怀始终贯穿全文。本文将从卢里的浪漫主义情结作为突破口以揭示后殖民文化语境下白人在南非这样的第三世界的生存现状及处境。  相似文献   
107.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电影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非洲、南美洲等有色族裔的民族解放运动中,旨在批判欧美电影的新殖民主义功能;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有色族裔的文化解放运动中,主要批判了西方电影中模式化的"他者"形象;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全球化的后殖民批判浪潮中,主要揭露了西方电影中的"东方主义"、"文化帝国主义"、"权力话语"等。在三个发展阶段中,国内外的后殖民研究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国外起步早、发展快、成果多,而国内则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  相似文献   
108.
[后学面面观]告读者:"西马英雄传"之后,就要面对当下所谓的"后学"了,诸如后结构、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不一而足。什么是后学?它们为何都有"后"宇?后现代:一项定义拉丁文Post指某物某时之后。英文中,它表示田径场上的终点。据此,文学或文化意义上的后现代,即以现代主义(Modernism,特指1857—1958年的现代派文艺运动)为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从后殖民理论出发,对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维·苏·奈保儿的小说《河湾》作了分析,认为整部小说就是一部后殖民社会主体在独立后对自我属性寻求界定的过程。小说着重揭示了移民后裔由于多元文化背景造成其民族,文化身份分裂,最终寻求自我归属无望,走向流亡之路。本土人由于其精神上仍受奴役的状态,不能界定自我反而更加的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10.
后殖民”思想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已经萌芽,无论忒拜王国,还是俄狄浦斯神话故事,都明显地体现出一种被建构而成的有如赛义德所批评的“欧洲中心主义”视阈下的“东方”,是古希腊时期一种丧失话语权力的“类群体”,它们成了当时某类人或某“中心”控制、统治弱小群体的手段。这实质上是先民时代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浓郁的文化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