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636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54篇
综合类   146篇
文化理论   71篇
信息传播   32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21.
正2017年12月4日起连续5天,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每晚一集,播出五集电视记录片《高考1977》。1977,一晃40年,那场改变了几代人命运的高考,如在眼前,仿佛昨天。走过19771977年,是我插队当农民的第四个年头。插秧、拔秧、耘稻、割麦、挑氨水、摘棉花、脱粒、锄地……样样农活都与当地村民一  相似文献   
22.
《初中生辅导》2011,(26):42-48
总主题:向着太阳奔跑总主题设计背景与内涵解读:1.近年全球大灾难频发,于是"世界末日"之说又引发媒体关注与讨论。关于人类的命运和前途,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市场。我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导向是:只要全世界携起手来,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对待所发生的一切,人类的前途将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23.
在河与岸的对立下,《河岸》记述了一对父子荒诞苦难的人生,揭示了动荡历史背景下亲人间的猜忌、厌恶和疏远等人性的阴暗。沿用了意象循环的方式,力图挖掘历史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嘲弄,剖析了历史的延续性,把剥离了所有社会关系后的人生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4.
本文分析了《雷雨》的人物、思想、艺术手法和与外国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之关联、异同。  相似文献   
25.
中国女性是在几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她们比男子相对缺乏生活体验,于是一旦女性的意志受到抑制和否定时,女性的苦难和不安意识就更多地集中于自身所熟悉的情感或情欲体验,甚而至于过份关照自身的身体体验,这种以情抗理的行动注定了其命运的悲剧性。以邓幺姑一生的情感演变为例来探究新旧交替、民主思潮萌动的晚清时期,中国现代女性对自身意志与命运的关注和抗争,人性的蠢蠢欲动宛如死水泛起的微澜,预示着狂风骤雨的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26.
我这次报告的题目是《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索》,为什么讲这个题目?我经常想,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时,就只是50多个人,用了28年就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最后就只剩下八百多人,  相似文献   
27.
住在连窗都没有的老房子里,任何人都会感到压抑和烦闷,而那位豁达的老画家却懂得为自己画上一扇窗.窗外的碧海蓝天阳光明媚,画得进人心里去. 或许,每个人都该学会为自己画一扇窗. 当年的竹林七贤七子聚散,嵇康命运坎坷此生,诬陷和混乱令他愤然而疲惫,然而站在这一切面前的他却淡淡一笑,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诉说了真言——清者自清!如果没有它,或许最后的他就不能如此至死却犹笑此生无憾了吧.  相似文献   
28.
现代作家茅盾在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中塑造了吴荪甫这一现代文学长廊中熠熠生辉、耐人寻味的艺术人物形象,它既给人以审美的体验,也给人们以理性的思考。茅盾并不是以一种批判的口吻讲述这个人物,相反是以一种充满激情的叙述语调来塑造这个人物,人物的失败让人感喟和同情。但仅仅把吴荪甫的悲剧归结为时代的悲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吴荪甫形象的悲剧性是多方面造成的,他的悲剧既是性格悲剧,也是情感悲剧,从更高的角度来讲也是命运悲剧。  相似文献   
29.
当恐怖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正在危及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时,中国向世界贡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东方智慧。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后,该理念不仅为传播学科带来了研究的新思潮,更被认为是转变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国家形象,甚至重建全球传播秩序和全球认同的新的契机。学者们普遍认为,在"人类命运共同"理念下共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对话的新世界尤为重要,而其路径与方法这是新闻传播学科未来的方向与担当。  相似文献   
30.
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可以培养人的气质,改变人的命运.读书活动,让今日之校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班风、学风也随之得到明显的改善;学生在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的同时,学业也跟着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