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伪新民会从国立北平图书馆劫掠了三十箱所谓“禁书”.根据国家图书馆档案记载,对于这批被劫书籍,无论是留守的北平图书馆,还是日据时期的“国立北京图书馆”,都始终宣示主权,为追讨书籍与日伪当局进行了艰难的交涉.抗战胜利后,国立北平图书馆亦积极追索劫余书籍,努力将损失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2.
徐家璧是我国首位专文探讨图书馆专业问题的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理论与实践上成就卓著。他论述图书馆事业的专业性,探究图书馆专业化的法律规范和职业伦理,构建图书馆流通部职员素质的规范体系,提出儿童图书馆设计和设备的若干原则,为袁同礼研究开路筑基,推进海外学术成果的翻译推介转化。  相似文献   
13.
孙述万,1925年毕业于华中大学文华图书科,曾任湖北省立图书馆馆长、厦门大学图书馆主任、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图书馆主任、国立北平图书馆期刊组及西文采访组组长、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文章聚焦图书馆人孙述万,从家人回忆说起,以留存手写履历、友人来往书信、旧时照片和工作聘书等档案材料为线索,梳理考究孙述万生平和足迹,重点回顾他轮换多馆、辗转各地的图书馆从业经历,总结孙述万对中国图书馆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明颖 《兰台世界》2020,(1):120-124
1933年,山海关沦陷,北平危急。为保证馆藏文献安全,国立北平图书馆开始分批次将重要文献转运至安全地点,最终南迁到南京和上海。七七事变后,南京、上海相继沦陷。国立北平图书馆在敌占区坚守岗位、开展服务、保护文献安全。抗战胜利后,经过清点、回迁、追索工作,当年大部分南迁的珍贵文献得以保全并回到了北京,一部分转运到了台湾,还有一小部分被日军劫掠,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5.
古籍文献展览对于揭示古籍形制、传承古籍文化有重要意义。民国期间,国立北平图书馆极为重视此项工作,办有多次古籍文献展览。以分期研究的视角,分析了国立北平图书馆自1909-1929年、1929-1936年、1937-1949年三个阶段举办的古籍文献展览特点,并对该馆援助浙江省立图书馆举办的“浙江文献展览会”等史实进行了考察。通过举办古籍文献展览的形式,国立北平图书馆很好地完成了传布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在北平住了十九年,我爱这座古城。不能忘记这座有魅力的古城.尤其不能忘掉古城中的一个小小文化机关——松坡图书馆。我在那里工作了九年,在那里认识了不少文艺界的朋友,在那里写过若干篇作品,在那里读了许多中外的名著。总括一句话,我的文学趣味,是在这个图书馆里培养起来的。这个小文化机关的创办人,  相似文献   
17.
张丽敏 《兰台世界》2012,(10):18-19
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文学研究家,著有《围城》、《管锥编》等知名作品。作为一名文化大家,钱钟书先生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学成就誉满天下,也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早期的清华图书馆到后期的北平图书  相似文献   
18.
周余姣 《图书馆》2018,(1):41-47
1909年至1949年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含京师图书馆、北平北海图书馆)构成了20世纪一个独特的"精英思想世界",在这个精英思想世界里,涌现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形成了一个奇异的人才井喷现象。加强对该馆学人群体的研究,不但有利于丰富民国图书馆史的研究,还可为当下的图书馆员创新能力建设提供借鉴。本课题拟采用社会学的"小群体"等理论对该群体进行研究,并基于管理学中的"美第奇效应"等理论来分析该馆人才荟萃的原因,将重点探讨:群体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群体的来源、构成、社会声望与基本特征;群体的学术交流、著述出版和成才机制;群体在图书馆的转型变革中对民国学术发展的贡献和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杨海燕 《兰台世界》2012,(12):63-64
京师图书馆成立于清代末年,在民国时期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在当时社会各界多位知名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1998年,曾经的京师图书馆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并在国家建设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袁同礼先生与国立北京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