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84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教育   185605篇
科学研究   10678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5045篇
综合类   4959篇
文化理论   431篇
信息传播   5836篇
  2024年   401篇
  2023年   1367篇
  2022年   1063篇
  2021年   2341篇
  2020年   2958篇
  2019年   3910篇
  2018年   2004篇
  2017年   3747篇
  2016年   4353篇
  2015年   6616篇
  2014年   15001篇
  2013年   17833篇
  2012年   19533篇
  2011年   21540篇
  2010年   16826篇
  2009年   14729篇
  2008年   17943篇
  2007年   13082篇
  2006年   8042篇
  2005年   8337篇
  2004年   5327篇
  2003年   4998篇
  2002年   5596篇
  2001年   6439篇
  2000年   5520篇
  1999年   979篇
  1998年   636篇
  1997年   442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22篇
  1994年   150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6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8 毫秒
981.
班级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而班主任在教学中扮演多个角色,是整个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引导者、组织者,需要同时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要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8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来临更需要综合素质人才,综合素质人才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除了传授地理知识,也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利用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83.
预习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或教师要讲的内容进行自己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课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有选择地进行学习。然而,预习这一习惯不是很好养成的,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预习,为此,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84.
高中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数学能力.首先增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意识,其次构建能力培养平台.数学能力一旦形成,学生就具备了向可持续发展和更好方向发展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85.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客观实际出发,运用主体性教育的理念,研究大学如何具有活力,如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生主体发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986.
阅读课外书是学习语文的前提,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文,要想学好语文,多读课外书是关键。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初中和高中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养成,这样更有利于进入高年级之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987.
鲍青青 《广西教育》2014,(31):66-67
从建设广西旅游强区对旅游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广西旅游人才需求类型,并根据广西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符合广西旅游业发展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88.
论述高职院校名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剖析目前高职院校名师培养面临的困境,并着重从教育行政管理层、高职院校及教师个人三个层面提出高职院校名师培养的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989.
江道军 《文教资料》2011,(31):68-69
本文探讨了新视域下培养学生朗读语感的方法,认为培养朗读语感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0.
胡伟 《考试周刊》2011,(74):200-201
当前大学理科学生的就业甚至毕业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在整个大学的教育体系中,重工不重理,重应用而不重理论研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因,这与我们对理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的不恰当性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探求适合当前社会大环境下的针对理科生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