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95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正如很多博物馆学家指出的那样,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对“人类和人类环境见证物”进行展示、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藉由物件或现象传递信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种独特形式。这一媒介发挥的作用怎样,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博物馆工作绩效和服务社会程度的重要指标,因而也成为众多博物馆管理者和从业者共同关注和努力的目标。然而,就我国博物馆情形而论,  相似文献   
22.
副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引领大众文化的辉煌、90年代删减让位于新闻版面的黯淡后,在21世纪初,又重新成为报纸的一大聚焦点。因为市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删减甚至撤消副刊,并无助于提高报纸的销售量。相反,自成风格的副刊和对焦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一样,永远是体现报纸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23.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元旦出现的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为其开端,随后都市报的热潮便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并在1999年前后达到高峰。不可否认,都市报的出现与整个90年代浩浩荡荡的都市化进程紧密相连,都市化所带来的另一个结果便是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都市化进程之于都市报、都市化进程之于大众文化、广告之于都市报、广告之于大众文化,从这些复杂的关系中,笔者以商业广告作为文章的切入点,试图寻找出一条文化的脉络,从而窥看广告在我国都市报发展过程中对大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朝阳  张然 《河北广播》2004,(4):64-65
从美学角度研究广播节目,是一个新视角。这是受众不断提高的化素质对我们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增强,对美的要求会更高、更自觉。广播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大众化媒介,我们应该让广播节目更自觉地遵循美的规律,并以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作为我们节目的目标之一。在各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怎样按美的规律办节目、对广播节目进行美学思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5.
郎立壮 《河北广播》2004,(5):56-58,66
什么是大众文化?西方学者对大众文化有几百种定义,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大众文化多有论述。不管从理论上怎样界定大众文化,当代大众文化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浸染力和影响力,以及它与文化产业的密切关系,是大众不可忽视的。当代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有着互为表里的关系,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也是大众文化的塑造者。同时大众文化对大众传媒有着极强的渗透和影响力。而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对大众文化既不要横加干涉,又要防止疏于引导……要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引导,走雅俗共赏的路子。”  相似文献   
26.
世界进入了传媒时代,有人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炒作”、“策划”、“主持”、“包装”的文化氛围之中:美丽动人、八面玲珑的主持人,纵横天下、颐指气使的制作人,文韬武略、高深莫测的策划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撰稿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娱乐记者……当然,在媒体时代,这些角色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当这些主持人、制作人、策划人、撰稿人、娱  相似文献   
27.
人类思想文化是智慧的结晶、进步的阶梯、文明的象征。有人曾说,文化是一条河流。这河流可以承载思想、理论、政治、精神、情感、观念、舆论、知识、文艺、娱乐……总之是承载人类意识形态的文明。它滋润人类的生活与生命,带动社会的发生与发展。 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时代文化战线的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有一个使命:保卫、振兴我们的文化。以研  相似文献   
28.
贺莉 《新闻界》2005,(5):45-47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进入一个社会转型期.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突飞猛进,意识形态的多元开放,加上全球化浪潮的影响等等,人们的观念日新月异,当代文化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其中,一个突出的表征就是大众传媒文化的异军突起与来势汹汹,不仅与主导文化和精英文化三足鼎立,甚至大有凌驾二者之上的意味.在今天这个众声喧哗的后现代消费社会,借助传媒的力量,大众文化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仿像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同传统文化相比,当代大众传媒文化的审美特质有了一些变化,功利性的突出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传媒文化超功利性的完全缺失。  相似文献   
29.
盘点中国的电影演员,葛优不能不提.他所塑造的银幕形象,深入人心.葛优之所以如此受大众欢迎,其演出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一个好的演员之所以能成功,是与好剧本、好导演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当下的社会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30.
19世纪末期,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与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间围绕以"黄孩子"为主人翁的滑稽连环画《霍根小巷》的争夺与两家报社间的激烈竞争使得"黄色新闻"成为这一时期新闻的代表。"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