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95篇
科学研究   63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5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热衷已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大众文化内容的丰富多彩与质量的良莠不齐,势必给我们的教学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指出了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管理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62.
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手机短信的流行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短信不仅具有大众文化属性,还具有民间文化属性,具有妙趣横生、幽默诙谐的娱乐性质。短信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类型,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吸收了传统文学的精华,对文学生态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关注短信的政治、文化、社会层面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时,对短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消极影响也必须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63.
在西方的文化批判理论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具代表性。它反对文化的世俗化和商品化,强调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也出现了商品化倾向,从而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例如,民族文化的变味,文化传播的误导、批量生产的文化等等。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我们广大师生应该认真思考,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64.
2010年<中国达人秀>节目以独特的草根情怀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更在网络上掀起褒贬不一的热议狂潮.综观其传播效果,从传播控制、传播途径、传受关系等角度解析其大众文化传播语境特点,能够对建设中国特色大众文化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65.
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有多种途径,大众传媒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报纸是建构大众文化最便捷的媒介,购买费用相对低廉,内容丰富,适合阅读,信息易于保存,可以不受场所限制自由传阅等等。作为中国文化重镇,  相似文献   
66.
时代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媒体,而新媒体的出现已经使我国的传统媒介的发展受到影响和冲击。其实新媒体的出现只是拓展了传统媒体未曾拓展的领域,如同电视的出现促使了大众文化的繁荣一样。尽管新媒体的涌现与庞大的传统媒体族群相对来说依然是树木见森林,尽管我们不否定少数新媒体的受众也同样可能  相似文献   
67.
正当代中国文化格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与融合的态势。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基本上是一个一体化社会,方方面面都体现着严格的政治一元性或浓厚的意识形态性,政治、经济和文化被高度强制地整合在一起,文化的一元性具有显著的排他性和垄断性,社会上不存在其他异质文化成分。  相似文献   
68.
随着当今记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待遇的改善,记的一些传统职业美德随之淡然,新闻前辈留下的一些好的传统,好的作风,诸如深入采访,实地调查。讲真话,报实情及关注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逐渐被短、平、快的采访形式及“请柬新闻”,“通稿新闻”。“麦克风新闻”所代替,一些深度或现场新闻只能浮于表面,而可遇不可求的新闻亮点及真情实感,也会轻易流逝,傍大款、傍高官、傍明星的现象在一部分记中屡见不鲜。因此,正如道德领域里呼吁传统美德繁荣回归一样。  相似文献   
69.
电视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0.
林仁贞 《图书馆学刊》2007,29(2):20-21,28
论述了大众文化的含义、社会功能以及图书馆重视大众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并就公共图书馆大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优势及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