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58篇
科学研究   83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86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5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我国是茶树的发源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不仅是普通的一种日常生活物质,而且被赋予了多层面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岭南特定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使岭南茶文化的独具特点,饱含着心和气正、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和谐意蕴。  相似文献   
42.
应一平 《收藏》2012,(3):37-39
苏州的拙政园为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是东方园林艺术设计的典范。漫步园中,移步皆景,听鸟语之妙音,闻沁脾之花香,徜徉在天人合一的氛围中,不能不叹服古人的智慧。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明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邀请"吴门画派"的巨子文徵明(1470~1559年)为其做最初设计。  相似文献   
43.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人文精神的载体.其建筑设计应追求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人性化的空间艺术、自然无障碍设计理念等生态文化观.并遵循节约、灵活、实用的设计原则,充分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功能与文化的和谐交融.  相似文献   
44.
李贤康 《精武》2002,(3):20-21
在武术的理论领域,由于长期受“易理”的束缚,存在着诸多反科学的论说,它们玄之又玄,使武术蒙上了重重的神秘色彩,以致于无从识得其庐山真面。因此必须将这些蒙在武术面孔上的尘土扫除干净,还千年瑰宝一个真面目,进行剖析,排除错误理论的干扰,才能正确地认识武术。  相似文献   
45.
从人将自己与他物区分开来的那一刻起,自由就已存在。它是人类被尊为“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的标志性特征。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自由意识以独特的方式隐匿于庞大深邃的传统文化、习俗中。追本溯源,以求揭示先秦思想家的自由观并对其进行现代释意。以期待现代中国人合理把握这一意识现象并更好地为自己定位。从而铸就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46.
论周代神权崇拜的演变与天人合一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人革命与受命的思想,是以《周易》变易革新的哲学观作为理论依据的。周人所言受天命在文王后期,与《周易》成书年代相近。周人认为上有天神,下有民众,其心灵是息息相通的;民众是“神之主”,民众的愿望想法,上帝鬼神也一定是要遵从的。这就是天人思想相互感应、相互交流的“天人合一”观。周代神权崇拜的特点是与政治统治的方式相配套,祭祀天地、鬼神、祖先神的权力像金字塔式按不同的等级阶层分配到上至王公下至士手中。西周晚期以来天地鬼神的威信下降了,出现了重民轻神的思想  相似文献   
47.
把花样滑冰作为艺术来观照,剖析花样滑冰中的民族美学蕴涵,认为花样滑冰具有中和之美,指出花样滑冰应追求“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8.
圣人作为一个中国哲学的范畴,在与道的关系中表现为知“道”者;在与人的关系中体现为理想人格模式;在与社会的关系中表现为构建理想社会模式的基点。在这三个关系的会通中,它联系着形而上的天、道与形而下的人、社会,并将这两个方面一统到一起,成为实现天人合一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49.
50.
天人合一思想在我国古典建筑中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经典命题 ,其在我国古典建筑中有两种表现 :一是宫殿建筑中观象制器、象天法地的手法 ,二是园林建筑中师法自然、因借自然的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