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教师:185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14年,波及大半个中国,太平军还曾经一度打到清政府心脏——北京地区,给清王朝统治造成了巨大震动,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相似文献   
52.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教育对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在于使他们只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老师或教材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而且逐步学...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字季高,又字朴存)是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生活的时代,经清嘉庆、道光、成丰、同治、光绪五朝,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边疆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作为清朝的封疆大吏,他自然在“靖内”方面与民众的反清起义为敌;作为反抗列强侵略的民族英雄,他又能够在“御侮”方面誓同西方殖民主义者抗争;作为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巨擘之一,他则为中国的近代化立下了创榛辟莽的劳绩。  相似文献   
54.
据史立论、史论结合是历史研究的正道,也是历史教学应循的准则。“立”的过程、“结合”的过程,就是历史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维的过程。下面笔者就理论思维拓展问题结合《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以求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经济学基础、政治因素、思想文化渊源和有利的外部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具体阐述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的产生、内涵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56.
尹青兰 《收藏》2009,(9):120-124
经过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以慈禧为首的统治集团一方面不断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暂时的稳定,另一方面则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满足自己的穷奢极欲。在这种背景下,景德镇瓷器生产有了复苏迹象,但如同一个行将就木的人,这只是短暂的回光返照,是清王朝经过康雍乾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后所呈现出的最后一抹浮华的光影。  相似文献   
57.
聂明娥 《兰台世界》2007,(8S):71-71
咸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逐渐壮大,据史料记载:是年1月12日,“东王杨秀清督翼王石达开、检点黄玉昆、李开芳、林凤祥、指挥罗大纲等以地雷炸塌武昌文昌门城墙,占领武昌城,全歼清军6000余人,湖北巡抚常大淳、提督双福、市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总兵王锦绣等文武官员败死”[1]。  相似文献   
58.
《历史档案》2000,(4):42-42
本刊讯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守常先生编著的《太平军北伐丛稿》一书,日前由齐鲁出版社出版。该书计26万余字,集结了张守常先生近20年来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太平军北伐方面的论文近30篇。其中对太平军北伐中的一些重要史实进行阐述和考实,诸如北伐日志、北伐的路线、定都和北伐的决策、怀庆解围战、进攻天津问题、进攻北京问题、与北方白莲教的关系、北伐军的军数、北伐军的人数、战守高唐及最后在冯官屯的战斗情况,均做了翔实的论述。同时对北伐军重要将领林凤祥、吉文元等及镇压北伐军的清军将领僧格林沁、胜保等人物亦作有持…  相似文献   
59.
60.
1840年,英国通过发动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事隔16年,即1856年,英、法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则挑起了第二次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