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徐瑞 《语文知识》2012,(1):116-118
本文梳理了互训词"奉"、"承"的词义系统,进而分析了由于词义不同而造成的语法差异,力求从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说明词义的细微差别对语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忽然从前线班师回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这次政变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冯玉祥策划已久的。促使冯发动政变的原因很多,既有冯玉祥自身的原因,又有直系曹吴方面原因,同时其他外部因素也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相似文献   
33.
《收藏》2012,(01X):98-103
【正】《瑞鹤诗》内容《崇真万寿宫瑞鹤诗》书法手卷,成书于1297-1299年间。按照诗文介绍,元朝第二位皇帝元成宗即位第三年(1297年),两都及河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地震灾害。于是,成宗命地位显赫的正一玄教宗师、元代道教关键性人物张留孙在崇真宫举行祭神仪式,祈祷苍生。这时,数百只祥瑞仙鹤从天而降,翔落于中庭。成宗大喜,...  相似文献   
34.
"儿女之情"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语见《北史·荀济传》:"自伤年几摧颓,恐功名不立。舍儿女之情,起风云之事,故挟天子,诛权臣。"例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孩儿今已离尘奉道,岂复有儿女之情。"(离尘奉道:指出家作僧尼道士)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妾遵严命而绝儿女之情,不敢循乱命而失翁媳之礼。"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章:"当他站在月台上目送她时,在车玻璃窗后面他依然看到妻子那难以抑制的凄楚神色,自己心中也有些戚然……他伸手拉了一下大衣。他想逐走这儿女之情。"  相似文献   
35.
【锁定考点】1.读准文言字音;2.理解常用实词含义、虚词用法;3.正确把握朗读节奏与断句;4.理解、翻译重点语句;5.掌握文言基本词法、句法;6.把握文本主要内容;7.评价人物形象;8.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9.赏析文本写法;10.适度拓展、理解文本。【新题演练】一、《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  相似文献   
36.
高中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当今在高中阶段出现的援交、自杀、不尊重师长等现象与我们只注重高考,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教育这一现象正相关。那么作为一个历史教师,怎样从立足历史课堂,渗透德育特别是孝文化教育,发挥历史课堂的美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孝"文化的考点渗透。1.商代的"孝"。"孝"在甲骨文中原义为"奉先思孝"。"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吻合,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  相似文献   
37.
在研究、探讨杜甫诗歌表现其民胞物与情怀的基础上,主要分析杜甫在其诗歌创作中如何引用汉代谣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以及为何引用汉代谣谚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38.
<正>善后会议是直奉战争之后,在各实力派形成暂时力量"均势"的背景下,由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做出的通过会议协商方式谋求国家统一的艰难政治尝试。会议旨在"收束军事"和"整理财政",并为召开"国民会议"做准备。  相似文献   
39.
三国时代征战频繁,军事行动失败一方的人员多有选择投降自保的,执行者有皇帝、刺史、州牧、军阀、家将、幕僚等。其中蜀国刘禅和吴国孙⑦在面对敌军来临,己方的军事行动失败之时,均选择投降自保。刘禅和孙⑦均执行了《左传》记载的"面缚"和"舆榇"的投降礼仪,且在出降之前遣使奉降书于对方统帅。"奉降书"是先秦两汉投降礼仪中没有记载的新形式。《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蜀、吴两国灭亡的见证者,他对于投降礼仪的记载拥有极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40.
日本对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帝国主义为把中国东北变成它屐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近军事基础,1905年日俄战争后,就开始对东北经济实行统制政策和殖民掠夺,铁路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进行现代化战争运输,调动军队和日本掠夺中国物资补充国需的生命线。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铁路运输业的掠夺最早,统制最严,受益也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