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4篇
科学研究   15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本刊讯《一个人的好天气》一书曾经引发国内读书界关于日本80后与中国80后作家孰优孰劣的热烈争论,使得青山七惠这个日本年轻女作家的名字和以她为代表的当代日本青春写作大受关注。在继《窗灯》《乳与卵》《梦女孩》《无家可归的  相似文献   
72.
本刊讯2009年10月,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以历史题材小说《狼厅》一书,将当今英国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之一布克奖揽入怀中。次年3月,  相似文献   
73.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是近年来华语世界影响较大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多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深入人的心灵,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不经意间激起读者的共鸣,把缠绵悱恻难以言传的幽微感悟抒发得淋漓尽致,纤毫毕现,充分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感悟力以及对语言从容自如的驾驭能力。她的文字恬淡悠远,朴实无华,在平淡之中却给人以浓厚的忧伤。《目送》这篇作品虽然只有千余字,但却浓  相似文献   
74.
杨暖 《高中生》2013,(13):27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相似文献   
75.
【作者简介】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擅长小说创作。15岁开始发表诗作,后以教书为生。1904年春天,蒙哥马利突发灵感,花费两年的时间创作了《绿山墙的安妮》。小说完稿后,一开始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一直到十几年后的1917年,才有出版商愿意接受。小说出版后即畅销至今,蒙哥马利因此受到了世人的瞩目。1942年,蒙哥马利因病逝世,葬于爱德华王子岛。  相似文献   
76.
黑人女权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以来,推动了黑人民族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帮助黑人妇女觉醒、寻找黑人妇女的自信心和建立她们独立人格方面做出了贡献。黑人女权主义者从清理美国文学作品中陈腐的、被妖魔化的黑人妇女形象着手,揭示了黑人妇女低微的社会地位的根源。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和艾丽斯·沃克塑造了秀拉和莎格等新形象来抵抗黑人妇女所面对的种族和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77.
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无疑是20世纪女性主义的标志性文本。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读过这本书,实际上却没有;不过即使没读过也没关系,因为光看书名就可略知皮毛。  相似文献   
78.
就像对女作家盛可以的《道德颂》一书书名那样理解,所谓《风雅颂》,不过借了颂的文体,写出现代文明对古代的、素来被国人奉为风雅传统的东西的一种颠覆。——不难发现,这样理解的话,就一下把这部充满浓痰和臆语的失败小说给救活了!  相似文献   
79.
女作家萧红以一部荡气回肠的《生死场》而驰名中国现代文坛。鲁迅先生曾著文说,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生死场》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其评价之高颇为鲜见。  相似文献   
80.
美国黑人女作家的创作思想和作品主题突出反映了黑人女性积极建构种族文化身份以及女性身份的愿望,揭示了黑人女性所受的双重苦难———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黑人女小说家的创作思想集中表现在她们的作品之中,反映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为主导和男权统治的社会环境中积极建构种族身份、寻找自我的经历。这些小说家们的努力不仅促进了黑人女性意识的发展,也推动了美国文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