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33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86篇
教育   28510篇
科学研究   2007篇
各国文化   300篇
体育   1428篇
综合类   1622篇
文化理论   613篇
信息传播   19741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984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760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833篇
  2018年   516篇
  2017年   912篇
  2016年   1302篇
  2015年   1996篇
  2014年   4001篇
  2013年   3472篇
  2012年   4626篇
  2011年   4798篇
  2010年   4116篇
  2009年   3874篇
  2008年   4825篇
  2007年   3612篇
  2006年   2557篇
  2005年   2130篇
  2004年   1733篇
  2003年   1539篇
  2002年   1271篇
  2001年   1061篇
  2000年   742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建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一种体现,也是政府重视公民知情权的具体体现。而新闻发言人在新闻信息发布中承担主要角色,备受公众关注。新闻发言人如何履行好职责,提高传递信息的效果,树立自己良好的公众形象,《谈政府新闻发言人》一文对此进行了阐述,对于推进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2.
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23.
王勇 《声屏世界》2003,(4):15-16
现场直播一直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广播电视优势的手段,如何发挥广播电视这一优势?在实践中要注意哪些关系的处理及手段的运用?把握住现场直播的特性,在动态中掌握报道的主体意识,处理好记者与主持人、客观性与个性化、完美与瑕疵的关系,充分运用好各种手段是做好现场直播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学校体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系统地阐述了设计和树立体育教师形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形象的内涵,这将对我国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5.
异化理论与媒介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出发 ,对媒介批判的内容与目的进行了反思 ,提出媒介批判的内容应涉及“媒介产品的异化”、“媒介活动本身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媒介从业者的异化”、“媒介组织与其他参照物之间的异化”等诸多层面 ,媒介批判的目的就是从当今社会媒介的异化现象出发 ,找寻媒介“扬弃异化”的方法与途径 ,在批判与超越中使人们逐渐摆脱被自己创造物“奴役”的状况 ,从而实现社会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自由发展与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6.
徐沛 《新闻记者》2003,(4):30-31
不久以前,也许谁都想不到《东周刊》真的因为刊登一张极具争议的照片便停刊了。如今,这件事已经在香港这个媒介竞争激烈、传媒业异常发达的地方成了热门话题。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发表评论说:“……只求刺激销量,罔顾专业操守和社会道德,传媒公信力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滑落,香港传媒生态的畸变,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东周刊》事件使香港各界重新思考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媒体在维护公众知情权、揭露社会真相和维护个人隐私之间一直进行着艰难的斗争和角逐。而所谓的明星个人隐私和社会真相之争,说…  相似文献   
27.
28.
近几年,由于世界政治形势的多变,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影响。经济开始衰退,企业利润大幅下滑,一些世界知名大企业不得不开始裁员,削减支出和预算,以期望维持企业利润水平。由于降价和打折难以改善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企业的管理者们认为最能控制的就是成本了,因此削减成本就成为了各企业管理者的主要目标。但是,不科学地削减成本只能带来短期利益,而且是以牺牲企业的生产力和利润的未来增长为代价的。好的成本管理者不应当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应当较多地考虑企业的长期竞争能力。管理人员面临的挑战就是要识别…  相似文献   
29.
30.
2005年国内最出名.影响力最大的电视批评家是崔永元。尽管这位批评家没有写过一个字,但因其自身的知名度以及《南方人物周刊》的挖掘,他的许多出语便惊人了起来.并演成一场媒介事件。崔永元批评电视事件对我们的第一启示是:社会知名人物对电视的批评.恐怕今后得列入研究视野.因为他们的话,有点儿一石激起千重浪之效。比如崔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尽管他事后解释说是转述别人之语,但其效果就远远大于别人。由此我希望媒介继续挖掘名人对电视的看法.也希望名人不要太计较媒介记录或删削之误.以鼓起我国电视批评之风。顺便为所有名人提供一个对付媒体的良方: 不要企图让媒体完整地发表你两面或全面的看法.接受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