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8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2013年6月29日,在省体育局外联部主任韩晖的陪同下,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代表团来我院进行友好访问。院长张绰庵,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英奇参加了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2.
威廉·里斯教授的对话一方面梳理了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在20世纪60年代阐释学校社会角色上发生的重大转变,指出其使用的方法及探讨的主体在不断的拓展;另一方面展现了威斯康星大学在促进教育史研究范式创新方面的典型经验:教育学与历史学在课程、研讨、学位授予等方面密切合作。美国教育史研究范式的当前形态是用人文社会科学的大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研究范式或某一学科领域的身份认同。这对促进我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抱怨的时代2000年,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克瑙斯发现他的咨询者越来越喜欢抱怨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他为此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果令他十分吃惊:"美国文化是抱怨的文化。"威廉·克瑙斯在他的《不抱怨的法则》一书中感叹道。信息的极度发达使人们更轻易地看到让他们感到不满的东西,而欲望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愈来愈大也让人们更容易产生挫败感并引发抱怨。  相似文献   
44.
“路德式揭露”是恩格斯肯定的一种有效的宣传方式。1851年8月,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对比了马克思和威廉·沃尔弗(WilhelmWolff,1809-1864)的写作风格,写道:“如果你自己担任经理,毫无疑问,事情就会办得好些,就是说马上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5.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红色手推车》意象凝练、语言简约、画面清新.从这一经典小诗入手,全方位探讨威廉斯的诗歌特色及成因是理解诗人的有益探索.诗人早期受浪漫主义影响,诗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后在庞德意象主义感召下,他投身到意象派诗歌运动,以意象主义原则指导诗歌创作.生活在艺术勃兴年代,拥有绘画天分的他把画家犀利眼光、绘画手段用于诗歌创作,营造独特的诗歌视觉效果.威廉斯诗歌灵性,反对复杂结构和晦涩象征体系,这与他医生职业的缜密相关.威廉斯参与发动客体主义诗歌运动,使美国诗歌接近现实生活,语言通俗,格调明朗.威廉斯堪称美国诗坛核心地位的诗人.  相似文献   
46.
老师的错误     
那天很热,威廉&;#183;斯潘塞逃学,并且“去游泳”。老师写了张便条给威廉的父亲,并把它交给威廉的弟弟乔带回家。  相似文献   
47.
48.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启蒙催生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但它也使技术理性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在组成部分和社会控制的工具,这必然会导致自然的异化和人的异化。威廉.莱斯发挥了这一观点,指出"控制自然"观念与消费的异化催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危机。他强调只有实现制度的变革和伦理价值观的转换,才能实现自然和人的解放。这种试图从资本主义制度层面分析生态危机的观点奠定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熟形态的基本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9.
喻康  罗江雯 《海外英语》2011,(15):209-210
诗歌创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随意性,分析诗歌结构、语言、韵律等,往往重点都是其能指意义,而非创作过程或诗歌其本身。该文旨在提出全新的诗学观,从无意识角度分析诗歌创作过程及其本身,从而更好的分析、理解诗人及诗歌。  相似文献   
50.
威廉·詹姆士为美国历史上独具特色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非宗教学家,但他以独特的实用主义方式对宗教的理解,建构了一种新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宗教哲学从经验的角度对宗教展开了分析,把以往宗教史上超世的上帝引入到俗世的生活中来,以此揭示了内蕴于其中的上帝(精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