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432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3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胡金平 《生活教育》2011,(7X):94-96
<正>江苏省是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南京、苏南一带城市既是外来打工者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外来流动人口子弟就学人数较多的地区。现在,虽然部分地区提出了将外来打工者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公办学校体系的设想,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要真正落实这一设想还存在不少困难。因此,专为外来打工者子女开设的"民办学校"将在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继续存在,因而,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管  相似文献   
32.
对离异家庭子女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蓓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37-238
本文通过对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进行分析,找出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因为家庭的不完整而导致的再学习、行为上的不足,甚至不乏违法犯罪的事例,并且建议在学校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教育、帮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33.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一方或双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六个月以上,而孩子的户籍仍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长辈、他人抚养和教育的儿童或无人照顾的儿童,年龄一般为6~16周岁。 一、调研背景与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中国社会人口的流动迁徙的规模与速度也呈现出越来越快的态势。由此而衍生出的农民工问题及其伴生的诸如农民工子女教育、家园感及归属感的丧失、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严峻社会挑战。  相似文献   
34.
让当下不温不火的房地产热起来,只有挑动刚需。而最"刚"的刚需,莫过于教育。"中国式家长"最舍得花钱的地方,不外乎子女教育。近年来,各地新建名校冠名学校数量激增。本应是正常的教育配套,却演变成为众多开发商炒作的热点,形成"名校环城"现象。媒体就此调查发现,抱着"买房进名校"的心理预期,一些群众购房后却发现,有的学校几乎人满为患,导致孩子难以入学,有的学校名不副实、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35.
正今年,张家港市在全国率先推行"新市民子女入学积分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推行后,市公办学校向新市民子女提供起始年级学位9136个,占申请入学人数的86.9%,为新市民子女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服务。随着公办学校新市民子女群体的增加,新市民子女逐渐成为学校生源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被称为"流动的花朵"。生活环境较差、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粗暴、接触的人员较复杂易受不良影响等,导致新市民子女养成一些较差的行为习惯和品质,产生自卑或自闭心理。但特殊的家庭环境使新市民子女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他们大多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耐挫能力,独立性较强。因此,如何帮助他们扬长避  相似文献   
36.
正随着国家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教育就成了令人关注的问题。独生子女在家是众"星"围绕的"小太阳",受过艰辛和磨难的当代家长对子女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上怕吹了",成天围绕着"小太阳"转,转得头昏眼花也乐在其中。他们这种做法是"护花"还是"伤花"行为呢?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切不可做出事与愿违的事情来。因此,学会爱护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育他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7.
随着昆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不断增加,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保障问题也愈发突出.尽管经过努力,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逐年上升,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的人数比例也逐年提高,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严峻,解决这些问题仍需各方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38.
正社会弱势群体作为一个需要社会援助和扶持的特殊群体,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值得关注。中小学教育接受水平和程度是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弱势群体子女提高社会地位,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途径。很多下岗职工、农民工自身受教育有限,已经错过了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失去了提高社会地位的条件,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期望将来有机会改变命运,提高自己乃至家庭社会地位。一、调查对象本文通过对地处西部贫困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临洮县  相似文献   
39.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许多学生家长选择外出务工,而孩子则因父母监管的空位,出现了诸如学困生的问题。而学困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转化,则不仅影响学校的教学,最重要的是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学困生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既有家庭因素,也有学校因素,同时还有社会因素等。笔者运用问卷、访谈、文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学困生的成因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家长自身文化层次和认识水平局限是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程度较低的因素;家长忙于生计无法及时  相似文献   
40.
正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并明确"保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逐步完善并落实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以及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的实施办法"。此次改革对随迁子女教育产生哪些影响,随迁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